回顶部

“金三银四”,年轻人怎样“花式就业”?

发布日期 : 2024-02-28 00:27:35
01:27

又到“金三银四”,你身边有找工作的年轻人吗?

对毕业生来说,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是走向社会、实现独立的重要标志。随着时代的发展,年轻人找工作似乎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眼光认为的“铁饭碗”,各种新业态都在他们的“射程范围”。

不可回避的是,随着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年轻人确实面临着更大的就业压力。怎样让他们的“花式就业”之路更加安稳?

稳定工作or自由职业

毕业生各有选择

2023年下半年,应届毕业生小盛终于搞定了所有论文、答辩和后续事务,从一名博士研究生转换身份,成为一名职场新人。

“还没毕业的时候,我就做好打算,要回济南找一所高校任教,投身到教育事业中,安安稳稳地生活工作。”小盛说,在上海读博的这几年,自己就开始了解各地的人才福利政策,最终是济南的购房补贴、生活补贴等政策吸引了她,“我的本科、硕士都是在济南读的,对这里的生活环境也很熟悉,几乎不需要纠结。”小盛说,自己学习的是建筑相关专业,身边的朋友有些选择考公,有些回到母校任教,还有的进入设计院、研究所,大家都在自己的赛道上努力着。

像小盛这样的高学历人群,或许面临的选择相对单纯,对于更多年轻人来说,择业时往往多些摇摆。

“是找工作还是自主创业?我挺纠结的。”“00后”李智今年本科毕业,春招、秋招是他找工作最好的机会,“我在招聘软件上投递了不少简历,也参加过学校举办的秋招,但回复率不高,目前还没找到合适的工作。”不过,李智在大学期间就尝试过跟同学一起创业,摆摊卖过“网红”小吃,还改装面包车做过街头咖啡,虽然收益不多,但也积累了不少经验。

“现在有很多政策都鼓励大学生创业,也有很多比赛可以参加,我身边有师兄师姐走在创业路上,感觉既自由又能拥抱自己的兴趣,我很羡慕。”李智告诉记者,自己所在的高校,有专门的创业就业指导老师,可以随时咨询,只是创业要承担的风险和责任自己还没有梳理清楚。

考公、考编、参加招聘会、线上投递简历、尝试自主创业……教育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4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79万人,同比增加21万人。这届年轻人就业面临着更大的压力,但也有了更多择业渠道。

不被传统“好工作”束缚

新业态就业受关注

“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年轻人确实面临着找工作的压力,不过相比我们当年大学毕业的时候,他们有了更多的职业选择。”

“80后”市民杨颖2004年大学毕业,在她印象中,那时候本科毕业生居多,选择考研的同学相对比较少,自己毕业以后通过社会招聘顺利进入了一家企业,后来又在行业间跳槽,转眼就到了40岁。“从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的变化就能发现新兴行业催生了很多新的职业,比如说快递员、外卖员、收纳师,还有直播相关行业的工作人员,这些都是随着时代发展诞生的新岗位。”杨颖觉得,现在年轻人找工作,既有“规规矩矩”的渠道可以选择,也可以从事新业态,“现在大众对新业态的观念也在转变,像主播、收纳师、民宿管家这些职业都比较受尊重,而且发展空间比较大。”杨颖所在的公司就是一家传统制造企业,但近几年也在互联网的浪潮下组建了电商事业部、设置了直播间,这类岗位几乎是为年轻人量身定做。

出生于1998年的小黄,曾经是一名“深漂”,毕业后在深圳的一家企业做了两年文职工作。“别看在大城市工作,实际上生活成本很高,压力比较大,而且总是想家,所以去年我就回到家乡,加入了一个创业团队。”小黄说,现在乡村也有很多就业机会,不少新农人回到家乡创业,开民宿、办果园,自己目前就在平阴县一个新农人团队中负责电商运营。“通过自己的经验,我觉得年轻人就业应该踏实一点,不用只盯着人们眼中那些曾经光鲜亮丽的职位。”

2022年9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与2015版大典相比,新版大典净增158个新职业,职业数达1639个。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以网约配送员、互联网营销师、在线学习服务师等为代表的新职业就业形态劳动者已近1亿,且数量持续增加。

直面严峻形势

就业环境持续改善中

“体制内和政策性岗位供给有限、企业岗位需求收缩,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在此背景下,毕业生就业竞争激烈、就业形势严峻。同学们和家长们应科学研判当前的就业形势,及时关注就业政策变动,全面了解就业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各种就业岗位所特有的价值……”

近日,不少高校发布了“给毕业生的一封信”,其中都直言不讳地指出了就业形势的严峻——逐年增多的毕业生人数,给年轻人就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在无法回避的问题面前,很多地方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促进就业、鼓励创业,努力给青年群体提供能让他们扎根安家的生活环境。

“我现在就住在青年社区里,楼下有快递存放点和外卖柜,门口有人脸识别,还配备了健身设施、图书室、餐厅……”28岁的小刘是个东北姑娘,留学回来后来到济南工作。她说,刚开始为了省钱要跟别人合租,没有隐私空间,也没有交心的朋友。现在,小刘住进了团市委专为年轻职场人打造的青年社区,找到了一群“搭子”,生活变得丰富有趣。

“每到这个时候,济南举办的招聘会就特别多,而且会根据不同群体的需求举办各种招聘专场,给年轻人提供了很多与企业对接的机会。”在一家电力企业做程序员的“新济南人”王常松一直在关注行业内的招聘信息,希望有合适的机会跳槽,大大小小的招聘会参加了不少。“我还注册了几个人社部门打造的官方招聘平台,上面有很多企业直接发布的招聘信息,比自己大海捞针似的找工作方便很多,而且不用担心被骗。”王常松说。

招聘会、直播带岗、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实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服务攻坚行动,“一人一档”“一人一策”帮扶就业……一系列政策,为来济青年求职助力。

“金三银四”,年轻人怎样“花式就业”?

监管、实训缺一不可

帮助求职者“避雷”

求职过程中,也有不少年轻人踩过“坑”。

一位受访对象说,现在招聘软件上的信息鱼龙混杂,存在招聘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情况。广告学专业的她希望找一份新媒体运营或文案策划工作,在网站上搜索时她发现,有的招聘页写的是运营专员,但看详细的岗位介绍会发现与自己想找的工作差别很大。还有的招聘公告写着“朝九晚六、双休”,但实际沟通中却是单休,上下班时间也难以保证。“招聘软件上的岗位描述有不少‘坑’,需要仔细甄别。”

安徽某高校应届硕士毕业生小徐在求职过程中遇到过不靠谱的企业。“在招聘软件上跟对方沟通好第二天下午两点面试,结果我在约定的地点等了一下午没人出现,发消息也没回复,我才意识到被‘放鸽子’了,而且我发现约定的地点和招聘软件显示的公司地址不一致,我怀疑可能是虚假招聘。”

“我觉得要让年轻人安稳就业,不仅要提供就业岗位和就业指导,还要帮助他们‘避雷’。”杨颖说,招聘平台应该加强信息的审核和监管,以此来保障求职者的权益,“我觉得官方渠道应该增设求职平台,过滤杂七杂八的信息,这样才能更精准、更安全。”有采访对象提到,在大学中应该更多地设置实习培训和就业指导,增强年轻人的相关能力,这既是走向社会的必备技能,又能避免被骗。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要让年轻人就业更安心,66.7%受访者认为应该提供更多就业岗位,56.95%受访者认为应该加强对招聘平台的监督,49.05%受访者认为应该举办更多技能培训。

街采

受访者 陈先生

“金三银四”,年轻人怎样“花式就业”?

现在找工作确实挺难的。一方面是因为毕业生特别多,竞争压力大,另一方面是因为某些企业待遇差、工资低吸引不到年轻人,导致很多人选择灵活就业临时过渡。希望能有更多政策帮助求职者维护自身权益,改善职场环境。

受访者 李女士

“金三银四”,年轻人怎样“花式就业”?

我是2007年大学毕业的,那时候找工作只能靠线下的招聘会,在报纸上看举办的时间、地点,每一场都是人挤人。现在线上招聘、线上面试的渠道越来越多,也有更多考公、考编的机会,年轻人只要修炼好自己就没问题。

受访者 刘女士

“金三银四”,年轻人怎样“花式就业”?

我是“90后”,我那些在职场上的同学都到了想办法跳槽、升职加薪的阶段,他们面临的比较多的问题就是年龄这个“硬杠杠”。我觉得目前有些企业还是存在年龄歧视、性别歧视,这些问题如果能解决,年轻人就业会更容易。

微观点

描绘新就业形态幸福底色

荔枝新闻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中国经济欣欣向荣。外卖、网约出行、家政服务等新型就业形态的劳动者,他们是现代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人们生活带来了服务便利。市场中的不同就业形态不断涌现,只有坚持与时俱进,有力有效保障好劳动者权益,让每一份努力和付出都被尊重,新兴市场才会万壑归流、奔涌不息。

用人企业只有持续健全完善劳动制度,以更多细节暖人心,以更多诚意惠职工,才能凝聚起同心向前的集体合力,在新业态新场景中双向奔赴、彼此成就。守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还需要多方发力,共同成就。比如,提升外卖配送员、网约车司机节假日劳动报酬,平台也需要贡献力量,增强外卖员的归属感、职业自豪感。去年冬季,美团配送在全国投入17亿元补贴,保障骑手低温天气配送劳有所得,元旦、春节假日跑单能获得更高收入;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为激励司机多出车,滴滴发放超3亿元补贴给司机,致敬司机师傅护航春节。还有的地方通过政府发力,让外卖员吃上实惠餐、住上实惠房,提升幸福指数;推出工会驿站等,多措并举帮助劳动者更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各地方、各行业、各领域应从政策、法律和社会等层面出发,为新兴领域劳动者提供更多的服务和保障,让他们发光发热、追梦幸福。

多方共助青年就业

荆楚网

想要实现更充分的就业,各高校要做好就业指导工作。校方可以开展相关讲座或活动,增强学生防范维权意识,指引学生选择合适的职业方向。清华大学就专设了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正规的培训途径、就业渠道以及已就业校友的相关资讯。这样的平台为即将步入职场的毕业生点亮了一盏明灯,帮助他们走出迷茫。

以上终究是外因,毕业生提高自身的能力才是求职过程中最关键的一环。招聘市场上,要努力成为“人类高质量毕业生”才是王道。毕业生不能仅仅是无目标的在招聘市场中乱撞,而是要对自己的职业理想有明确清晰的认知。要有目标,也要有不断向目标前进的决心。在大学学习期间,应当重视实践,在实践中培养技能、积累阅历。为了符合理想职位的要求,必须不断改善打磨自己,提升核心竞争力。只有成为真正的实力派,才能在人才市场上脱颖而出。

个人不断提升能力,高校开展个性化的培训指导,政府全方位支持,从这3个方面出发,相信跨越毕业第一关并非难事,青年求职者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从而实现与企业的“双向奔赴”。

网友观点

网友@窝嗨哟哟哟:把双休落实了,会增加很多就业。

网友@大海之旅:我毕业后在景区摆摊拍照,怎么不算就业呢?

网友@细细雨:作为HR,我无比欢迎“00后”整顿职场……

记者手记

帮助求职者找到最优解

找工作,是每个年轻人踏进社会面临的第一次大考。

回想自己毕业的时候,当时关于“最难就业季”的呼声远没有现在高,但我和同学们心中也充满了迷茫和焦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业难”不是现在才有的课题,它一直存在于每个青涩的职场新人心中。

如何提供更多岗位,如何给予年轻人创业政策上的支持,如何解决类似于“年轻人不愿进厂”……关于就业,总有无数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考量。值得注意的是,在客观因素之外,还要特别关注安抚年轻人迈向社会时的焦虑紧张心理。

对于应届生而言,这是高校需要承担起的责任。或许高校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机会,让不同专业的学生深入接触自己将要踏进的行业,认清就业形势和未来发展趋势,在心理上做好铺垫;高校还要为毕业生指出可能遇到的雷区,让大家提高警惕、看清套路,不至于因“踩坑”而受到打击。

对于更多就业群体,求职过程中的安心、舒心和放心是最重要的。求职网站发布的信息是否正规?企业是否还存在年龄歧视、性别歧视?所在城市是否有青年友好政策?这些问题的答案,关系着每个求职者的状态,也关系着一个企业、一个行业、一个城市的吸引力。

“金三银四”,有机遇也有挑战。愿每位求职者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最优解。

(济南日报记者曹雅欣)

来源:济南日报

相关文章

最惹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