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顶部

3位退休老人的忠告:到晚年后,不要太大方了,小气点晚年才舒心

发布日期 : 2023-12-05 01:55:25

3位退休老人的忠告:到晚年后,不要太大方了,小气点晚年才舒心

每个人都追求晚年生活的舒适,特别是当工作告一段落,闲暇时间增多,财务状况也宽裕起来时,许多人开始思考:“如何让晚年生活更美好呢?”

在人生的黄昏时期,人们往往会面临如何打造一个令人满意的生活的问题。有些人认为,老年时光应当尽情享受美食,品味美酒,花掉手头的积蓄,顺其自然,不必太过考虑琐碎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追求当下的愉悦。

另一方面,也有人主张老年人在处理事务时要大度豁达,不必斤斤计较得失,追求心情的愉悦和爽快。他们认为,积极开朗的心态能够为美好的晚年生活铺平道路。

尽管有许多人强调在晚年时要保持豁达心态,看淡世事,不过分追求金钱和利益,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社会是现实而复杂的,人生的旅途也常充满艰辛,单纯的大度并不能保证余生的幸福。事实上,有人通过亲身经历发出了一些建议:晚年时切勿过于慷慨大方,适度的小心谨慎才能真正享受晚年的宁静和舒适。

三位退休老人通过亲身阅历告诫我们,晚年生活不宜过于奢侈,适度的谨慎和小心反而更有利于享受舒适的生活。

3位退休老人的忠告:到晚年后,不要太大方了,小气点晚年才舒心

农村出身的何大妈曾是一位艰苦奋斗的大学生,虽然如今已在城市安家立业,享受着退休生活,但她一直保持着俭朴的生活方式。

在工作时,除了应对基本的日常花费外,何大妈几乎将所有的闲置资金都存下来,甚至在退休后仍然积极寻找兼职机会,旨在为子女未来多积攒一些财富。她的这种做法并非为了个人享受,而是出于对子女的关心,她深知自己曾经艰难地走过来,不愿看到孩子走上同样的道路。

何大妈和她的老伴只有一个儿子,早早地就结婚生子。为了这个儿子,他们不仅在结婚前购置了房产和汽车,而且在婚礼上支付了所有的彩礼和宴席费用,完全是自掏腰包。

很多人曾经劝告过何大妈,建议她不要对儿子太过溺爱,但是何大妈坚信,老了就应该对子女更加慷慨,为他们提供一切帮助。她认为,只有这样,子女才会在她们老去时更加孝顺。

然而,现实并没有按照何大妈的期望发展。儿子和儿媳一直依赖着父母,即使已经成家立业,依然像小孩一样不成熟,几乎所有事情都要依赖父母来处理。

孩子出生后,儿子儿媳把他们扔给何大妈照顾。两个孩子在几个月大的时候就被送回何大妈家,如今的吃喝拉撒都成了何大妈的责任,而这一切开支则由儿子和儿媳负担。

更令人担忧的是,儿子儿媳非常挥霍,每个月工资领到手就过度消费,吃喝玩乐无所不在,不到月底就已经花光了。然后,为了填补自己的支出缺口,他们会以各种理由向父母借钱,何大妈夫妻宽厚的心脾让他们很容易就答应了。逐渐地,儿子儿媳养成了依赖父母的习惯,而何大妈夫妻则成了为这个家庭付出金钱和辛劳的“家庭保姆”。

3位退休老人的忠告:到晚年后,不要太大方了,小气点晚年才舒心

一开始,何大妈觉得为了儿子付出是理所应当的,毕竟当初她存下这笔钱,就是希望儿子能过得更好一些。然而,随着她对儿子儿媳的支持越来越多,夫妻俩的积蓄也逐渐消耗殆尽。每月一万三千的退休金在月底前就已经耗尽,之前辛苦攒下的30万,仅仅六年不到的时间,就被用于贴补儿子儿媳的开支,仅余8-9万。

为了继续资助儿子,何大妈决定留在家里照顾孩子,而老伴不得不勉强出去做保安,为家庭收入增加一些补充。表面上看,这样的生活还算过得去,但前两年,老伴患了重病,将所剩无几的积蓄全部用光,何大妈开始逐渐感到后悔。

当时老伴住院的花费接近13万元,差了5-6万元,何大妈想要儿子儿媳出一份力,然而却发现他们这对小夫妻根本没有储蓄,不仅月光,甚至还透支信用卡过度消费。这让何大妈感到十分心寒,最终为了老伴的治疗,只好四处借款,这种四处讨钱的经历让她备受煎熬。

如今,何大妈希望能够放手让孩子回去,但考虑到儿子儿媳的生活状况,她却难以释怀。因此,何大妈深感对儿子的慷慨付出最终竟成了他们的累赘,也让自己备受折磨。

曾老先生,年届71,乡村公务员退休,月领仅5000多元,独居生活倒也逍遥自在。

尽管曾大爷的退休金有限,他在当地却是备受尊敬的村中元老。曾在职时,乡里乡亲、亲朋好友纷纷找他帮忙,退休后这种状况丝毫未减。曾大爷在村中地位显赫,许多人认为他是个能办事的人,拥有广泛人脉和关系。因此,无论发生什么事,人们总会找曾大爷解决。

尽管退休后的曾大爷仍然热心助人,为大家跑腿办事,但周围人却越来越过分。曾大爷的家,实际上变成了一个繁忙的“村委会”,络绎不绝的人们纷纷前来寻求帮助。

起初,曾大爷为人们办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并不觉得麻烦。然而,随着帮忙的事情增多,周围的人也变本加厉地索取更多。曾大爷乐于为人们跑腿,但许多人却喜欢利用他的慷慨大方,以谋取个人利益。

3位退休老人的忠告:到晚年后,不要太大方了,小气点晚年才舒心

每逢有人家举办喜事,都会邀请曾大爷前去做客,借口是他曾是某位重要人物,能够为场面增色。然而,在背后,这些人却把曾大爷当成大款剥削。每次受邀参加,表面上是受请而来,实际上仍需携带丰厚的礼金,以免引人议论。一两次这样的经历也许无妨,但家家户户都邀请他,一个月频繁出席数场喜事,这份子的花费已经不容小觑。

曾大爷的女儿曾为此劝告他:“爸爸,您并非什么显赫之人,这些与您无血缘关系的乡亲们,您何必过于参与呢?他们纷纷请您办事,您能从中获得什么好处呢?您自掏腰包,付出心力,未必不会引起别人的不满!再说了,每家每户都邀请您喝喜酒,难道他们真的是为了您撑场面吗?实际上,不过是看中您手中的钱而已。您一天天表现得大方,有可能会引来别有用心的人。”

尽管女儿的劝告如潮水般涌来,曾大爷依旧固执己见,坚信自己的付出总有回报,只是时机尚未到来罢了。他辩解说,独自一人居住,将来还会有很多需要依赖乡里乡亲的时候,现在给予他们一些好处也是一种关系的经营。

然而,事情却发生了变化。曾大爷患病住进医院,那些曾受过他帮助的乡亲们几乎没有人前来探望,即便有,也只是敷衍了事,买些水果坐坐板凳就匆匆离去,根本没有真心关心的人。人们生怕多问一句候问,最后反被曾大爷借钱。

出院后回到家中,曾大爷发现曾经常来做客的人渐渐减少,仿佛他失去了某种价值一样。只有当有利可图时,才有人来往。

3位退休老人的忠告:到晚年后,不要太大方了,小气点晚年才舒心

在经历这番波折后,曾大爷逐渐觉醒,原来他花费心血经营的人情世故,最终变得薄如纸。因此,曾大爷下定决心,再也不会轻易对这些人大方。对于求助或邀请他喝喜酒的人,他不再轻松答应。当他学会对这些人有所保留后,曾大爷才发现自己晚年生活轻松了很多,手中的钱也多了起来。

张大爷深有感触地说:在亲戚朋友之间,对于借钱借物这件事,过于慷慨可不是个好主意,适当的保守反而更为明智。

这位老人和他的妻子都是退休的教师,而他们的独生儿子更是一名企业高管,这让许多人都对他们感到羡慕,纷纷巴结。因此,张大爷的人缘一直很好,随时随地都有一大群亲戚朋友围绕在他身边。这似乎验证了那句古老的谚语:“富在深山有远亲”。

张大爷非常享受被人簇拥的感觉,对周围的亲戚朋友总是热心助人,尤其是在借钱的事情上,他认为自己有能力帮助亲戚朋友解决紧急问题,理所应当。他认为这样做不仅可以积累人情,还能树立良好的声誉。

对于借出去的钱,张大爷从不计较数目,也从不催促还款。他认为亲戚朋友是熟悉的人,相信他们不会不还。而且他觉得催债会让人觉得小气,反而引起口舌之争,不如留给时间去解决。

然而,由于张大爷过于慷慨,退休后没多久,就陆续借出去了几十万,其中一些甚至没有书面的借条,完全是口头约定。这种做法让亲戚朋友们养成了习惯,遇到经济困难就找张大爷借,而还款却没有着急的必要,毕竟没有书面证据。

不幸的是,张大爷的儿子投资失败,欠下了巨额债务。为了帮助儿子偿还债务,张大爷四处奔波找人借钱。然而,让他始料未及的是,只有极少数人愿意借款,许多人要么装作一贫如洗,要么根本不承认欠债,有的甚至借口亲情绑架他,说当初的借款不过是张大爷慷慨赞助的结果。

3位退休老人的忠告:到晚年后,不要太大方了,小气点晚年才舒心

为了追讨欠款,张大爷和许多亲戚朋友之间发生了激烈的冲突,最终,借钱还债变成了一场恩怨的博弈,破裂了多年的亲情和友情,让张大爷非常后悔。如果早知道当初不如保守一些,不轻易借钱给他们,或许就不会陷入这场麻烦。因此,张大爷决定以后再也不轻易借钱借物,认为适当的保守虽然可能让人显得有些小气,但至少可以避免许多麻烦。

在听取三位长者的人生教训后,你是否会在晚年时仍然选择“大方”生活呢?

虽然善良慷慨的态度通常是正确的选择,但我们也需要明智地区分在何时何地展现慷慨,特别是当年事已高、身不由己之际。在这个时候,我们需要谨慎考虑,更多地为自己着想,而不是为了一时的心情愉快而忽略了背后可能带来的困扰。随着年龄增长,学会适度自私、适度小气,或许才是对自己最贴心的照顾。

相关文章

最惹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