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顶部

人到中年才明白,父母的爱,是“小心翼翼”的

发布日期 : 2023-07-26 12:16:27

我不够成熟,不够圆滑,不够老练,没关系,我只不过是一个晚熟的人。”

2012年,57岁的莫言登上斯德哥尔摩音乐厅舞台,捧起了诺贝尔文学奖奖杯。在获奖后的数年,莫言一直没有新作问世,哪怕嘲讽喧嚣尘上,他也依旧罕言寡语。

人到中年才明白,父母的爱,是“小心翼翼”的

时隔8年,莫言携新作《晚熟的人》回归大众视野,这是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首次发表的小说,再次写回东北高密乡的事,用12个聚焦小人物的故事向读者敞开自己获奖后的生活,熟悉的配方,熟悉的趣味盎然,值得一读。

人到中年才明白,父母的爱,是“小心翼翼”的

他的作品被译为英、法、德、意、日、西、俄、韩等五十多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

书中有许多精彩内容,里面有不少揭露人性现实的话语,能帮助我们更深刻地认清世界的真相,进而活得通透,处世从容。

《晚熟的人》人到中年才明白,父母的爱,是“小心翼翼”的

诗曰:“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

每当读到这句诗的时候,内心总有一阵酸楚。“可怜”两个字,把父母的人生,说得淋漓尽致。

作为70后的我,总以为父母是无所不能的。虽然父母家很穷,但总能满足我的要求。上初中那会,学校组织运动会,我希望有一双跑鞋。

母亲冲着我吼:“什么鞋不能穿?”

父亲猛吸一口烟,什么也没有说。第二天中午,他从集市买回一双白色的跑鞋。

后来,我才知道,父亲因此一个多月没有买烟。实在憋不住了,就自己卷烟叶。浓烈的烟味,常常把父亲呛得咳嗽。

再后来,父亲去了村里的石灰窑打工。

一双鞋,让父亲费尽周折,但是他却什么也没说。

当我长大后,买了新鞋,送给父亲的时候,他摆摆手,说:“我的脚板很宽,一般的鞋穿不了。”

此时,我才发现,父亲长年劳作,常常赤脚下地干活,脚板厚实,还有很多的老茧。

“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这句话,说的是生活,更是一种感悟。

当你到了中年,也变成父母的时候,就会明白,父母的爱,一直是小心翼翼的,如果不用心去体会,就错过了,着实“可怜”。

人到中年才明白,父母的爱,是“小心翼翼”的

02

当你还小的时候,父母守护着你的“梦想”。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真无邪的,嘴里会冒出十万个为什么。

作为父母,不能野蛮地遏制孩子的天真,也说不清到底要如何教育孩子。只能鼓励孩子,要勇敢地长大,要面朝阳光。

作家石兵写过这样一件事:小时候的他,希望养一朵雪花。

冬天来临了,他把一块铁片放在户外,让雪花落在上面,然后小心翼翼地把铁片放到地窖里。

地窖里有大白菜,母亲隔几天就会去里面看看。他就跟在母亲身后,怕母亲把学会弄碎了。

日复一日,雪花一直都在,并且大白菜上忽然冒出很多的雪花。

作家长大之后,母亲拿出铁片,说:“还记得吗?”

原来,为了让雪花长期保持,母亲去学校找老师讨要方法,又悄悄在夜里收集雪花,放到地窖里,呵护了一个“梦”。

有道是,母子同心,父女连心。

父母知道你的小心思,但是不会告诉你,然后又能满足你。

当你信誓旦旦地说,要当科学家的时候,父母就会努力寻找和科学有关的东西,让你朝着科学的方向出发;你想做老师,父母就会说很多老师的话题,激发你的兴趣......

孩子的心思,就像六月的天空,说变就变。但是父母一直都在呵护,他们知道——每一个孩子,都有一颗玻璃心。

“父母爱你,含在嘴里怕化了,放在手心怕摔了”,当你感受到的时候,已经长大了。

人到中年才明白,父母的爱,是“小心翼翼”的

03

当你成长的时候,父母一边呵护你,一边担心你。

诗人白居易说:“儿女未成人,父母已衰羸。”

少年的你,很叛逆。因为你什么都知道,又似乎什么都不知道。父母为你做了什么,你都觉得是“束缚”。

比方说,父母安排你上辅导班,你觉得太累了,还占用了休息时间;父母陪你一起做作业, 觉得父母是在监督你。

你已经十几岁了,有了自己的认知,但是父母仍旧把你当成孩子。

不知从哪一天开始,父母和你说话,都变得很小心谨慎,他们担心你会反驳,害怕你会走极端。

为了和叛逆的你,更好地沟通,父母开始学习“教育技巧、情感培养”等。也就是说,尽可能地改变自己,而不是逼着“孩子”改变什么。

父母想尽一切办法满足孩子的要求,鼓励孩子去远方上学。无形之中,就演绎了“孟母三迁”的故事。

总有一些父母,为了孩子上学,变成了负债累累的人,但是他们不会说出来,害怕给孩子添加负担。

人到中年才明白,父母的爱,是“小心翼翼”的

04

当你人到中年时,父母老了,害怕拖累你。

看过这样的场景:白发苍苍的老人,拿起手机,想要打个电话,但是犹豫了一下,又放下了手机。接着,老人鼓起勇气,拨通了电话。

电话接通了,老人说:“我是爸爸,女儿,你过得还好吧。没事的,我只是问一问。没别的事情,我就挂了。”

一个电话,一分钟不到,就挂了。不是老人无话可说,而是他怕打扰女儿。

老人总是在试探着打电话,因为电话那头的孩子,可能在开会、回报工作、出差......

老人总是说“没什么、都好、别挂念”。言语很轻松,但是他多半是忍住了思念之情,或者忍住了病痛、咳嗽的声音、眼泪......

也有一些条件好的儿女,把父母接到了城里一起居住。看起来,父母的生活好了,但是他们的内心,却更加谨慎了。怕儿媳、女婿的脸色,怕自己病了,耽误儿女的工作。

事实上,父母总是“没什么”,本质上是“有什么”。中年的你,总是匆匆忙忙,无暇去思考。

人到中年才明白,父母的爱,是“小心翼翼”的

05

唐代诗人王建在《水夫谣》里写道:“一间茅屋何所值,父母之乡去不得。”

大多数的父母,没有本事,一辈子都守着几间老房子,但是失去了老房子,你又觉得人生缺少了什么,内心也是空洞的。

逢年过节,只有回到父母在的地方,才算是真正地过节了。

父母走了,我们都变成了流浪的人,不管你几十岁,都会觉得是一个孤儿。

父母在儿女面前小心翼翼,其实是一道“欲言又止”的伤。

愿你我,多一些和颜悦色,体谅父母的不容易。

人到中年才明白,父母的爱,是“小心翼翼”的

莫言的话总是这么精辟,观察生活中的细微小事,从而写出戳入了我们内心深处的文字,所以他的文字才能赢得我们的共鸣,他的小说才能受到众人的崇敬与敬仰。而写到这儿,我也很有必要给大家推荐他的新作《晚熟的人》了。

《晚熟的人》则是这12部中篇小说当中一篇小说的名字,以第一人称“我”来叙述的,这也是莫言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尝试。跟其他作品不同,他把自己写进了书中,里面的“我”就是指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回到老家的所见所闻。

人到中年才明白,父母的爱,是“小心翼翼”的

最值得一提的是,在这部《晚熟的人》作品里,莫言将自己多年来遭受质疑的心态和遭遇也融入了作品每一个故事都是世间百态的缩影,还是用他擅长的写法,让每一个阅读的人都能从中找到自身的影子,找到最初的自己。

这部《晚熟的人》充分彰显了莫言的才华,来自日本的前诺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看过《晚熟的人》后评价:我最欣赏的两名作家,一个是鲁迅,另一个就是莫言!

人到中年才明白,父母的爱,是“小心翼翼”的

这就是莫言系列作品的魅力,他的作品浅显易懂,但是最能抓住人心,懂莫言的人自然知道这是一位有着大才华的“艺术家”,可以说这部《晚熟的人》彻底奠定了莫言在中国文坛的地位!

人到中年才明白,父母的爱,是“小心翼翼”的

《生死疲劳》:诺奖得主莫言代表作,一部蕴含着能让莫言拿到诺贝尔文学奖的秘密的小说,这是大家对这本书的评价。他用各种幽默风趣描述和通俗易懂的方言,通过转世轮回的方式,用动物的视角去写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人情,和人们细致入微的生活习惯跟社会风貌。

人到中年才明白,父母的爱,是“小心翼翼”的

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说过:“莫言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但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并不一定会的诺贝尔奖,当莫言用魔幻现实的手法,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地对人性的探索来讲故事后,他就成为了世界级作家。

人到中年才明白,父母的爱,是“小心翼翼”的

无论你是刚毕业的学生,还是到了一定年纪的中年人,如果你刚好喜欢莫言的作品,那这俩部真的值得你一看,让自己的人生少走许多弯路。莫言先生“8年磨一剑”的大作,也希望有你的支持。

感兴趣的朋友,点击下方商品链接即可购买↓↓↓

相关文章

最惹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