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顶部

穿衣的自由

发布日期 : 2023-08-16 16:30:03
穿衣的自由
穿衣的自由

最近有几次机会见到以前在报社工作时的总编,他也离开了媒体行业。

有一天,他急急忙忙地赶来吃饭:“公司要C轮融资了,今天我要讲PPT。”

他一身正装,我和另外一位前同事都穿着短袖、短裤。

这让我想起十年前他还是报社总编的时候开会讲话:“有些记者、编辑也太不讲究了,穿得像三环外的农民,要知道我们现在是主流媒体……”

这话有点不尊敬农民,其实包括他本人在内,报社有不少员工都是从乡村来到城市。

那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年代, 现在看来,这更像一种“认同焦虑”:在城市中,我们到底应该穿什么?

我很小的时候,叔叔到城市里打工,他回家过年的时候,几乎每天都换一件衬衫。

后来我才知道,那不是衬衫,只是不同的衬衫领子,但是外面穿着毛衣,别人就无法辨认出来。

这是我对城市生活的最初想象——你必须有几件衬衫,如果没钱买的话,可以用领子来代替。

毕业后到报社工作,某种程度上解决了我这种“衬衫焦虑”,报社的员工不像电视台那样,需要花那么多钱买衣服。

总编的讲话也没有引发大家买衣服的冲动,因为这时候文化创意行业有了自己的偶像:乔布斯引领了一个科技时代,但是发布会上却穿着牛仔裤和T恤衫,这简直和我们平常的工装差不多——或许这也是那么多人喜欢苹果手机的一个原因?

今天谈这个,是因为网上有一场相当有趣的争论,据说北京某大厦银行员工发帖抱怨互联网公司员工:“你们这些码农能不能穿得正式一点?每天穿着大裤衩和洞洞鞋,我们的客户看到很诧异,要问我们到底是怎么回事。”

乔布斯引领的“硅谷创业风”过去十多年里一直受到中国新技术和文化行业的吹捧。

这当然是因为大家“生活散漫”(或者比较懒),但是也有理论支撑:穿着随意一点,或许更有利于某种创新工作。

比如对记者来说,跑新闻现场的时候,运动鞋就比皮鞋更方便;背着电脑包随时准备写稿,要穿西装总显得怪异。

来自银行或者房屋中介的穿搭风却告诉我们,都市需要更讲究礼仪和秩序。

2019年8月,我去东京访学,第一天早上朋友就带我去品川地铁站外的一家街角咖啡馆,“在这里你能看到真正的东京”。

早高峰,无数人从地铁里涌出来,男性95%以上都穿着正装,至少都是长袖衬衫、西裤和皮鞋,有不少人还穿着西装外套。

相比之下,女性穿着虽然也很职业化,但是至少在颜色和样式上更丰富一些。

我在基金会办公大楼下面等几个朋友一起跑步,他们都是西装革履,带着一个大背包,大家一起去一个浴室换衣服。

村上春树在他那本写T恤的书中说,他在夏天都是穿短裤、短袖,只有去正式场合才穿上长裤。

一个男作家写一本关于如何穿衣服的书,本身就是某种“讲究品位”的表现。

但是在东京男性中,村上春树仍然算得上是崇尚自由的“另类”了。

这就是东京:海量的人群走来走去,但是却又有着某种严格的等级和秩序。

带我去地铁站观摩人群的朋友,想向我强调的是:这种秩序感已经构成某种压迫。

作为一个大学教授,即使在演讲的时候,他也可以不穿那种特别正式的西服和衬衫,从而身体力行地“反思”。

如今中国都市里的人们再次讨论起服装要求,重要的或许不是到底该穿什么,而是参与讨论的身份:银行员工开始嫌弃大厂的“码农”土气,这似乎说明乔布斯引领的穿着风格开始失去魅力,一种新的渴求秩序的风潮已经到来。

写到这里,我打开衣柜查看,确实还没有一件合身的长袖衬衫。

穿衣的自由

相关文章

最惹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