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顶部

高职:未来做什么?职业生涯再变化

发布日期 : 2023-09-19 00:46:02

引言

本文尝试以职业生涯教育为研究主题,通过对高职院校职业生涯教育发展现状进行研究,以期发现高职院校在职业生涯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发现问题提出相应的意见或建议。

高职:未来做什么?职业生涯再变化

一、高职院校职业生涯教育存在问题

在教学内容上,高职院校过于注重理论化教学,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式上,对于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存在一刀切的问题,缺乏有针对性的教学。

在教学师资上,缺乏相应的培训措施和选拔制度,教师专业化程度低。在教学过程上,学校职业生涯教育主要集中于大三阶段,对于大一大二缺乏相应的课程设置,教学过程存在连贯性不足的问题;在教学形式上,主要以课堂知识讲授为主,缺乏多元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

在教学效果上,忽视对教学实际效果的诊断、教学评价作用不够凸显;在培养目标上,没有充分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人才培养的精准性缺乏。

高职:未来做什么?职业生涯再变化
  1. 职业生涯教育是推动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需要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职业生涯教育的引入和推广,在推动高等教育转型升级的同时,也促进了高职院校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

在教育模式上,从传统教学中只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忽视职业能力和技能的培养,逐步向以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和职业发展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模式的转变。

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摒弃过去以纯学术型人才为导向,转而把高素质、高技能、综合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作为了人才培养目标。

对学校而言,高职院校职业生涯教育研究有助于促进产教融合和就业市场的对接。高职院校职业生涯教育在促进校企合作的同时,促进产学对接,让学校的教育更贴近市场需求,提高就业率和人才输出质量,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对高职院校学生个人而言,职业生涯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提前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通过职业生涯教育,让学生了解自己和外部环境,避免盲目就业和岗位流动,提高工作满意度和稳定性。

高职:未来做什么?职业生涯再变化

此外,高职院校职业生涯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适应职场,拥有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和能力,提高就业和职业发展的机会。职业生涯教育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职场技能,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在实践中提高学生包括沟通、协调、解决问题、创新、领导等方面的职业技能与能力,让学生在职业环境中学习和积累经验。

二、高职院校职业生涯教育发展存在问题与成因分析

近年来随着职业教育不断发展,职业生涯教育在高职院也愈发被重视,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始注重对于学生职业生涯的教育。但由于我国职业生涯教育尚处于发展阶段,在开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许多问题。

高职:未来做什么?职业生涯再变化

影响高职院校职业生涯教育发展的问题主要涉及学生以及学校两个主体。其中学生方面主要存在客观环境认识不足、职业目标模糊和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与规划能力等问题。学校方面主要是教学内容理论化严重,缺乏组织保证,教学方式实施途径单一和教学过程阶段化等问题。

1、学生方面

从客观环境认知的调查中可以看出,在经济环境、就业政策以及社会人才基本要求的认知上,有大约70%的同学处于基本了解的状态,但也仍有30%的同学选择“比较不了解”这一选项。

这表明在对客观环境的认识上高职院校学生还十分欠缺。社会是高职院校学生最终的归宿,对于社会客观环境的认知影响着一个学生职业生涯正确态度的培养、职业生涯思想的塑造、职业方向的发展以及未来职业的规划。

高职:未来做什么?职业生涯再变化

职业生涯目标模糊

大多数同学对于职业目标这一概念认知十分浅显,可能仅仅停留在“就业”这一层面。对于自己想要从事的工作没有清晰的认识。职业目标的缺失,导致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就业选择中,存在盲目跟风和好高骛远的现象

什么职业好,大家都从事什么职业,自己也选择跟随。对于高薪资的工作即使难以胜任也一味追求,而对于相对薪资较低的工作却不屑一顾。在没有结合自身实际特质与所长中奔于寻找,长此以往导致自身心态浮躁、行为懒散,最终在不断辗转之际错过了最佳就业期,以及能力培养期。

高职:未来做什么?职业生涯再变化

2、学校方面

教学内容理论化,缺乏实践性

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教育过于看重对学生理论性的指导,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缺乏重视度。职业生涯教育是实践性的教育,对于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生涯意识、规划能力与自身的发展需要相融合,形成动态的择业观与职业发展观具有重要作用。

学生的实习实践的过程是一个自我探索的过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实践性教育是高职院校职业生涯教育内容的必然选择。

教学方式一刀切,缺乏针对性

高职院校专业开设不仅分类多也各具特色,而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形象、能力和性格方面也千差万别。这就要求职业生涯教育在教学方式上不能一以贯之,要针对不同专业、性格以及不同需求的同学,采取不同方式的指导,充分考虑到个体之间的差异性。

高职:未来做什么?职业生涯再变化

家校企三方联动不足

从家庭方面看,他是学生的第一教育场所,他对于学生三观的塑造具有重要影响。原生家庭父母文化程度、家庭经济以及父母工作对于学生专业选择、择业观念、职业发展方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从学校方面看,学校通过对社会环境信息的整合为学生提供一个系统性,连贯性、全程性的培训与指导。他所传授的职业知识和技能,对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产生着最为直接的影响。

从社会上看,职业生涯教育是让学生从一个学习人到社会人的过程,企业岗位需求为其提供了最为明确的人才需求标准,一定程度上使得学生努力有了方向与目标。由此可以看出企业、家庭和学校三方只有通力合作,才能为高职生的职业生涯教育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高职:未来做什么?职业生涯再变化

三、提升高职院校职业生涯教育的对策

构建学生本位职业生涯教育模式

学生的成长具有阶段性,每个年级属于不同的阶段。职业生涯教育是一个系统且连贯的过程,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也应该分阶段,分层次,由浅入深的推进。第一阶段主要为启蒙教育,这个阶段主要是大一时期,最主要的任务围绕“自我认知”展开。

第二阶段为深入阶段,主要集中在大二时期。这个阶段最主要的是对于职业生涯有全面的了解,这个阶段的主题是“职业规划能力的培养”。

高职:未来做什么?职业生涯再变化

第三阶段为成熟阶段,对应为大三年级,这个阶段职业生涯教育应以“就业”为主题。经过大一到大二连续性、系统性、渐进式的学习,学生对于自己的性格特质、兴趣爱好以及能力擅长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掌握也比较成熟。

第三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学生结合自身特点与优势的同时,做出正确的就业选择以及对于自己未来三五年有个具体清晰的规划。这一阶段也可以适当为学生传授求职面试技巧,让学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有更加充分的准备和更优异的表现。

高职:未来做什么?职业生涯再变化

构建职业生涯教育多方联动和精准育人长效机制

通过学校与企业对接的模式加强合作办学,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课程教学,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手的社会就业信息资源

加强与学生家长间的互联互通。让学生家长实时掌握学生在校的学习动态,了解学校的最新改革与发展情况。与此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学校也应建立相应的学生成长档案,用来记录与家长沟通过程中的信息反馈。为学校提供学生的信息资源,提高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的精准度。

高职:未来做什么?职业生涯再变化

与地区经济发展背景以及人才需求紧密的结合,因地制宜,推动地方特色办学,构建地域和学校之间人才需求的良性循环的模式。

总结

本研究从学生和学校的角度分析了影响职业生涯教育的因素,但通过回顾已有研究,发现可以通过企业、家庭等视角进行分析。

因此未来高职院校职业生涯教育影响因素分析应联系实际,通过多视角进行更全面、更具体、更落地的职业生涯教育影响因素分析,切实推进高职院校职业生涯教育的研究发展。同时也希望本研究对于之后的职业教育有一定作用。

相关文章

最惹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