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顶部

本科生县城就业比例上升,放弃一线城市回县城工作值得吗?

发布日期 : 2024-04-09 01:15:03

据麦可思研究院近期发布的《中国2018-2022届大学毕业生培养质量跟踪评价蓝皮书》(下称《蓝皮书》)统计发现,如今,越来越多大学应届毕业生将目光转向小城市,掀起一股回县城就业新潮流。

本科生县城就业比例上升,放弃一线城市回县城工作值得吗?

  《蓝皮书》对近五年大学毕业生的跟踪统计发现,应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在县城就业比例明显上升,从2018届的20%上升到2022届的25%,增长了5个百分点。其中,男生从2018届的19%上升到2022届的24%;女生从2018届的22%上升到2022届的27%。

  回县城安居乐业的背后,是县城工作收入水平的提高。据麦可思研究院统计数据,在县城工作的大学毕业生,月收入已从2018届的4640元上升到2022届的5377元。而就业满意度也从2018届的67%上升到2022届的76%。

本科生县城就业比例上升,放弃一线城市回县城工作值得吗?

那么,回县城就业的青年更偏爱哪类工作?麦可思研究院统计发现,2022届本科生在县城就业比例最高的两大行业类,分别是教育和政府公共管理。其中,“教育类”就业占比为23.6%,“政府及公共管理”就业占比为14.9%,相较于全国2022届本科毕业生在这两大行业类的就业占比,分别高出10.6和8.1个百分点。

本科生县城就业比例上升,放弃一线城市回县城工作值得吗?

男女在就业选择上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对比发现,在县城就业的女生,主要供职于教育行业,占比达到35.2%。而在县城就业的男生中,入行“政府及公共管理”的比例最高,占比达到15.3%,男性进入教育行业的占比仅有9.6%。本科生县城就业比例明显上升

本科生县城就业比例上升,放弃一线城市回县城工作值得吗?

本科生县城就业比例明显上升,......请问下教育和公务员招聘几个本科学历以下的?

麦可思研究院统计发现,2022届本科生在县城就业比例最高的两大行业类,分别是教育和政府公共管理。其中,“教育类”就业占比为23.6%,“政府及公共管理”就业占比为14.9%,

在县城里一般的本科生都很难进入教育系统,更何况本科以下的学历了;公务员偶尔会出现录取大专考生,但比例也不高,更重要的是偶尔的这几个背景都不差。

《蓝皮书》对近五年大学毕业生的跟踪统计发现,应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在县城就业比例明显上升,从2018届的20%上升到2022届的25%,增长了5个百分点。其中,男生从2018届的19%上升到2022届的24%;女生从2018届的22%上升到2022届的27%。

从数据来看,女生比男生更愿意回县城上班,说明女生对工作环境的敏感度强于男生,更愿意回县城上班。回县城上班工资虽然不算太高,但是工作相对轻松一点,离家又近,回家就可以享受天伦之乐。

女生倾向于舒适安逸的工作环境,而男生更倾向于打拼,毕竟在县城很容易看到自己的高度,而大城市则一切皆有可能。

大城市竞争压力大,而一般的大学生毕业后在大城市里的工资水平也不会太高,甚至月薪三四千元的都不少。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平凡的,认清现实后,求不来荣华富贵,求一个天伦之乐颐养天年总算可以吧。与其在大城市上下班挤公交,还不如回县城下班后邀约亲朋好友,来上几个回合麻将何不快哉。

本科生县城就业比例上升,放弃一线城市回县城工作值得吗?

但县城的工作岗位毕竟少,以后的竞争压力会越来越大。未来,大学生越来越多,不仅回县城上班的本科生会上升,我看回农村与去厂里的大学生比例也不会少。确实,随着教育的普及和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群体的数量在逐年上升。这不仅使得县城的工作岗位竞争更加激烈,同时,也促使更多的大学生开始考虑回到农村或者进入工厂工作。

本科生县城就业比例上升,放弃一线城市回县城工作值得吗?


对于回到农村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可能会选择投身于农业科技创新、乡村旅游开发或者农村电商等领域。他们带回来的知识、技能和视野,能够为农村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推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同时,农村的自然环境、生活节奏和人际关系,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宁静、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而去厂里的大学生,则可能会选择进入制造业、能源、化工等重工业领域。在这些领域,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工厂的生产和管理提供科学、高效的解决方案。同时,工厂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实践、锻炼的平台,让他们能够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当然,无论是回到农村还是去厂里工作,大学生都需要面对一些挑战和困难。比如,他们可能需要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方式,需要面对与所学专业不完全对口的工作内容,需要处理与同事、领导之间的关系等等。但是,正是这些挑战和困难,使得他们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成长和进步,为自己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因此,未来的竞争压力确实会越来越大,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感到恐慌和不安。相反,我们应该积极面对挑战,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为自己的未来创造更多的可能性。无论是留在城市、回到农村还是去厂里工作,只要我们保持积极的心态和努力的行动,就一定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

相关文章

最惹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