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顶部

“如果天天上班的话,没点素质也正常。” 你今天发疯了吗?

发布日期 : 2023-08-28 01:31:24

2023年,“发疯文学”火遍网络,看到一些这样的网友金句:

“与其精神内耗自己,不如发疯外耗他人,做人没必要太正常!”

“以前的我:生怕觉得自己精神不正常”

“现在的我:生怕别人不知道我是个疯子”

“如果天天上班的话,没点素质也正常。” 你今天发疯了吗?

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当诸如“失业”、“内卷”、“996”等现实中的各种压力,让人精神内耗发疯后,“发疯文学”就变成了拯救年轻人的解药。

“如果天天上班的话,没点素质也正常。” 你今天发疯了吗?

剥去小心翼翼的外壳,年轻人主动选择“狂放”的表达,“发疯”似乎为青年群体内心的负面情绪找到了出口。

他们将个人的烦恼、苦闷通过“发疯文学”来释放宣泄,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共鸣与支持,进而获得情绪的释放。

有网友调侃“自从疯了以后精神正常多了”。越来越多年轻人推崇“发疯”。

2023年2月,豆瓣有社区成员创造了名为“发疯文学鉴赏小组”的讨论小组。在发疯文学鉴赏小组,每天有成员发帖“发疯”,宣泄生活中积压的情绪。对于靠短暂发疯发泄情绪的“同类”,人们会给予足够的理解和宽慰。

厦门地铁上有一个广播频道的树洞也在网络热搜上热度久居不下。这是名为“地铁树洞”的功能,任何乘客都可以投稿一段文字,在地铁内投放显示。

“如果天天上班的话,没点素质也正常。” 你今天发疯了吗?

“如果天天上班的话,没点素质也正常。”

“很喜欢早起,有一种棺材板被人掀开的感觉。”

……

这些看似发疯幽默的背后,其实是多少当代年轻人无法安放的精神焦虑。

时代的快速发展让人们的生活成本变高,学习压力、就业压力、职场压力、年龄焦虑、婚育焦虑等也在进一步蚕食着人们本就已经脆弱不堪的神经。

《中国青年网民社会心态调查报告(2009—2021)》所洞察,根据其中数据,近七成青年网民表达了不同程度的焦虑感。

此外,报告指出,学习、工作、外貌、健康是成为引发焦虑感的四大因素,并在近年来呈现焦虑普遍化逐步增强的趋势,甚至出现了“越优秀,越努力,却也越焦虑”这类情绪难题。

“如果天天上班的话,没点素质也正常。” 你今天发疯了吗?

《中国青年网民社会心态调查报告(2009—2021)

01 年轻人如何摆脱焦虑?

说到焦虑,就避免不了谈到我们之前一直在说的“精神内耗”这个词。

那么什么是「精神内耗」?

有人说,内耗,是自己跟自己耗,是自我消耗,无效思考、过度忧虑。有人说,这是一种内心反复挣扎、拉扯的状态,在心理学上也叫“思维反刍”。

作家松浦弥太郎说:“那些经常困于不安和焦虑的人,对未来往往有想太多的毛病。”

这句话也许听起来很刺耳,但仔细想想很多时候,烦恼和焦虑的产生,就在于我们想得太多,做得太少。与其思虑过度,不如脚踏实地。逼自己一把,也许你会发现前路就是柳暗花明。

“如果天天上班的话,没点素质也正常。” 你今天发疯了吗?

02 发疯行为可取吗?

心理学家Bernard Weiner(1974)认为,人们对一件事成败原因的分析可归纳为以下六个原因: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身心状态,其他因素。故「归因」,即为一件事情的结果寻找、归纳原因。

「外归因」则强调事件结果由外部因素影响,如任务难度、运气、环境因素;与之对应的,内归因强调事件结果由内部因素影响,如能力、努力、身心状态(Weiner, 1974)。

一个习惯于外部归因的人,遇到事情会更少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更多认为是外部因素决定了事情的结果。

建议大家鼓励自己尝试「外耗」时,要守住健康外耗底线:「外耗」的目的永远不能是「伤害他人」,而是「为自己松绑」。

接下来,就去大胆向外开拓边界吧。

写在最后

维克多·弗兰克在《活出生命的意义》一书中说:

“当外界环境变得恶劣的时候,我们至少还有一种自由:选择如何面对它的自由。”

直面焦虑,是最好的人生态度。

如果你对现状感到焦虑,不妨试着转移注意力。读几本好书、坚持一项喜欢的运动、学习绘画、插画,让自己接触新鲜的事物。从现在开始,给自己制定一些小目标,将所有难事,细分成一项项切实可行的小任务。

别太计较眼前的得失,别太在意将来的结果。做好每一件小事,过好每一个今天。每个人都会经历一段艰难时光,挺过去,人生就会豁然开朗。

相关文章

最惹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