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顶部

医疗政策DRG时代,百万医疗险,“废了”?我们该怎么办?

发布日期 : 2024-09-14 00:28:06
#大学第一课#很多朋友认为,自己正常缴纳医保,或者辅以百万医疗险,无论大病小病,看病就医足够了。事实真的如此吗?答案很现实很残酷:完全不够!

首先,看大势:我国医疗政策即将正式全面进入DRG时代2021年,国家医疗保障局制定并印发的《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中提出:2024年底,全国所有统筹地全部开展DRG/DIP付费方式改革工2025年底,DRG/DIP支付方式覆盖所有符合条件的开展住院服务的医疗机构。

一、先普及下DRG是什么?

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 DRG),是用于衡量医疗服务质量效率以及进行医保支付的一个重要工具。DRG付费,是实现“医-保-患”三方共赢和推进分级诊疗促进服务模式转变的重要手段。即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也就是将相关疾病划分为一个组,进行打包付费,不再按项目逐项付费。

简单说来就是按病种支付,同病同价。同一病种,按不同的严重程度,整套治疗的花费会被提前“估价”,就相当于给了一个“打包价”。医保局就都按照这个提前定好的价格,来给医院“打钱”。超出标准之外的费用,医院要自己承担,最终可能就落到各个科室、各个医生来承担。

医疗政策DRG时代,百万医疗险,“废了”?我们该怎么办?

转载案例分享:

如上表标准:某医保患者在市三级医院住院诊断为“急性阑尾炎”,本次住院做“阑尾切除术”,无其他合并症并发症,达到治疗效果出院。

DRG之前:医保基金按实际拨付,金额为实际花费金额*报销比例70%(有人称为医生开单,医保买单模式)

DRG之后:按照该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方案,归入“阑尾切除术,无或有轻微合并症并发症”组,按本组事先确定的10050元收取,其中个人自付30%即3015元,医保基金只给医院拨付70%即固定的7035元。(医保定价在先,支付在后,医院自付盈亏的时代开启

实际会出现两种情景:

情景一:

患者状况不是很好,手术后出现了一些不适症,最终本次就医一共花费12000元,其中医保报销70%(8400元),自己花了3600元,医保按照DRG给医院结算7035元,还有(8400-7035=1365元)需要由医院来承担。(最终可能落实到各个科室各个医生头上,这就出现了前段时间热议的上海一胸外科医生回应李佳琦事件)。

医疗政策DRG时代,百万医疗险,“废了”?我们该怎么办?

情景二:

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其他不适症,本次就医只花了9000元,同样的医保报销比例70%(6300),患者自己花了2700,医保还是按照DRG给医院结算7035元,这多出的735元就归医院所有。

DRG政策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看病有什么影响呢?为什么说只有医保或者百万医疗险,在未来看病就医不够用了呢?

首先,如果是感冒发烧之类的门诊小毛病,以上内容可忽略,但是,但凡有点疑难杂症需要较高医疗费用以及住院治疗时,任何人都得重视此次DRG政策的改革

DRG医疗改革的好处如下图所示:

医疗政策DRG时代,百万医疗险,“废了”?我们该怎么办?

国家实施DRG支付的本意是为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引导医疗资源配置、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是为了解决“过度检查”、“过度医疗”、“过度开药”甚至多收费、乱收费等医疗乱象。

自2019年6月试点以来,改革已初显成效。但与此同时,医疗机构对于“改革加大部分科室亏损”,医生对于“专家变成会计师”“绩效分配不公”,患者对于“医院推诿重症”,药企对于“高值创新药进院难”的讨论,也时有发生。总结来说,产生了几大核心影响:

㈠ 超支分担、结余留用
医院降本增效意愿提升,药品、耗材、检查和检验变成治疗疾病的成本, 为了节省成本或提高效益,影响了医疗质量
㈡ 药物或设备缺乏

医疗设备、药品、耗材国产替代加速;

药品结构会发生变化,治疗性药品需求上涨,辅助用药使用降低。

㈢ 治疗不到位

住院时间会缩短,治疗方式更偏于保守治疗病人在医院单次住院时间越长,医保费用就越高,医院担心费用超支,一般会要求病人15天就出院

医院/医生为了避免超支,在治疗中会更“保守",不敢针对复杂的个体使用先进的、但是费用更高的药品、器械、治疗方案等。
这可能就导致,我们要高效地“看好病”会变得更难。

㈣ 门诊医疗和外购药需求增加

门诊治疗、门诊手术和微创日间手术的占比会有所提升;处方外流的速度可能会加快,外购药情况会较常见。

DRG医保支付,要求医生高效率、低成本地治病幽掇生为了控制费用,开的一般都是高性价比的社保内药品,而效果更好的自费药 、进口药就需要病人在院外购买(敲重点,不在医保范围内

㈤ 医院可能会出现挑病人、踢皮球现象

为了有效控费医院更愿意选择治疗那些年轻、并发症少的病人,避免出现“倒贴钱”现象。
而对于年龄大、病情复杂、治疗费用可能超支的病人,医院不敢轻易收治,可能会导致“踢皮球”现象。
医疗政策DRG时代,百万医疗险,“废了”?我们该怎么办?
那么,DRG政策对于百万医疗的影响到底有多大?为什么有人戏称,有社保的百万医疗险即将“废了”呢?
事实上,这种担忧,并不是空穴来风。因为百万医疗险的报销和医保支付以及自费部分直接挂钩。百万医疗险的保障范围,主要是针对住院期间产生的医疗费用,门诊能覆盖的程度很有限,院外的就更不用说。DRG改革后,这个问题会更加突出。
相对而言,DRG影响住院居多,影响门诊较少。
那么未来就医,就很可能出现这些情况:能不住院的尽量不住院,住院期间的检查和治疗,尽量挪到门诊和日间手术里面。
比如美国在1980年实施DRG之后,门诊收入的占比从13%一路增长到30%。
医疗政策DRG时代,百万医疗险,“废了”?我们该怎么办?
(绝大部分)百万医疗险,不能报销平时的门急诊费用,但可以报销住院前后的门急诊、门诊手术及特殊门诊费用。
此外,如果是住院期间发生的门诊费,也有可能出现理赔纠纷。
举例,有患者在住院期间去门诊做了核磁和B超检查,相关费用被拒赔,该保险公司认为,条款只规定可以报销住院前后的门诊费用,并不包含住院期间的门诊费。所以,一定要看清对应细节条款。。。
医疗政策DRG时代,百万医疗险,“废了”?我们该怎么办?
很多医院为了避免超支亏损,通常会对普通病区设置用药和器材限制,一些贵的好药和进口器材只有在特需、国际或VIP部才能开出来。
这样又突破了百万医疗险的责任范围,因为不在普通病区就医往往无法获得理赔,从而降低了百万医疗险的赔付率。
如果是一些医院根本就没有的药物和器材,病人家属甚至要到院外去购买,这样就牵涉到百万医疗险的院外药责任。然而大部分百万医疗险都不带院外药责任,即便带了也有诸多限制,再次大大降低百万医疗险的赔付率。
比如现在绝大多数产品的院外药责任都集中于抗癌药,而且还有合作药店与用药期的限制,实际帮助并不如宣传的那么好。
所以在DRG控费的指挥棒下,以上的各种医疗乱象,确实变相提高了普通百万医疗险的理赔门槛,百万医疗险的实际作用,大幅降低
医疗政策DRG时代,百万医疗险,“废了”?我们该怎么办?
不想受限,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1、以无社保身份购买百万医疗
“用非医保身份购买百万医疗险”,也是不少代理人提出应对DRG的一大建议。资深精算师徐昱琛对此表示,“百万医疗险按照有社保身份购买会比较便宜,但首先要经过社保报销,社保报销如果超标了也无法转商业医保报销。想要大大放开用药的限制,购买百万医疗险如果以社保身份买,没有经过社保报销,最多只能报销60%,还有40%要自己承担;如果按照无社保身份直接购买,一般来说要价格要贵三倍。”
2、中产家庭,建议直接投中高端医疗险
有条件的家庭,直接配置中高端医疗险。
因为即便是以无社保身份购买百万医疗险,在公立医院普通部的就医仍会受到医保集采的药品限制,可以用到的药品与耗材也大多是比较便宜的。
而效果更好的进口药物与耗材,只有特需部和国际部才能开出来。
具体建议可参考下图:
医疗政策DRG时代,百万医疗险,“废了”?我们该怎么办?
3 大多数普通家庭来讲,配置重疾险更合理
医疗政策DRG时代,百万医疗险,“废了”?我们该怎么办?
重疾险不像医疗险那样限制治疗手段,只要确诊了合同定义的疾病,就能较快拿到几十万现金在手,不用等出院再去找保险公司报销。缴费20年左右,可以获得终身保障。这样的话, 遇到一些疑难杂症,医疗费用高昂的重大疾病,普通家庭也不至于束手无策。所以要想弥补DRG改革后百万医疗险的不足,无论从保障功能和成本来看,搭配重疾险才是更合理的方案。
重疾险是每一个现代家庭的标准配置,越早买越合适,下一篇文章会特意跟大家做一个详细剖析,欢迎大家随时关注更新。

重要声明

本文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笔者对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我们已力求文章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部分内容源于公开信息整理,如无意中侵犯某家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等的知识产权,请告知,将在24小时内给予删除相关处理。

相关文章

最惹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