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顶部

终于明白为什么国考面试是考公人的分水岭

发布日期 : 2024-01-16 00:37:37

遇见过不少天真无邪的考生,真的很让人无语。我发现他们结构化面试拿低分真的不是没有缘由的。说他没准备好了吧,20分钟说得满满当当,好像什么都说了;说准备好了吧,又全是些官话套话,让人听着就腻歪...面试,真的需要一点心计,知道说什么内容才能踩在得分点上,怎么说才能一下子抓住考官的注意力,不然整个答题就显得平淡无奇...

终于明白为什么国考面试是考公人的分水岭

以面试为例,分享一下该如何积累备考:

【面试追求什么?]

切题+逻辑清晰+流畅。

[形式or内容?]

内容重要还是形式重要,经常看到这个问题,其实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侧重。初学阶段,形式>内容,追求答题流畅,可以说套话说空话,不追求答题内容,只保证能答得下来,不冷场。上坡阶段,内容>形式,这个阶段就要耐心地去优化自己的答题内容,这一阶段可能又出现答题卡顿的情况,但不要过于担心,这是你在升级打怪。巩固阶段,注重形式,建立自信。大家都讲面试要自信,道理都懂,但有谁说要自信就能自信的?自信来自实力,题练多练熟了,自然就会有一种底气。一开始做不到自信不要着急,火候没到。

[关于模板]

模板有两理解。一个是长篇大论背诵逐字稿,答题的时候把内容“背诵”出来;另一个是答题的逻辑,如消极社会现象:表态+危害+原因+对策,答组织管理要按照事前+事中+事后来。我个人既不认可全盘套用模板,也不认可偏激的反模板。比如当我们要组织一个宣传活动,一般就是要按照事前事中事后去处理(有特殊情况)比如一个消极社会现象,我们在分析危害和原因的时候正是体现了我们对于这一现象的思考,如果去掉这样的模板答得有深度+有条理,只有顶尖的高手才可以做到很显然你我都不是。关于第一种模板,确实很有积累必要,为了应对观点态度题,如这类题最后往往会回到我们青年人如何去做,我们就是要积累好,减轻考场压力,但不是没有感情的背,而是去升华自己的思想和觉悟,把这样的想法真诚地表达出来。

【避免给自己定的标准过高]

这也是我曾经备考陷入的一个误区,我们的面试是可以动笔写的,但我那时在面试班结束后,有点小自信,就追求不动笔+不思考(最多十几秒)直接答,自己练的时候没有压力可以答出来,但为了不卡壳,内容不够深刻。后来发现当有人看着我这么练时,我紧张进而答得非常差,然后动笔写提纲+301分钟甚至一分半的思考,答题内容也因此更充实了。降低标准之后,我的自信心唰一下就提上来了。

【答题时间长or短?]

大家的答题时长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短,没话说,想着多说话,即使是废话,保证时长说得过去。第二阶段,长,比如组织管理题能答五分钟,面面俱到太抠细节了,让人起来会很累。第三阶段,短,精简答题内容,答题时间控制2分钟230,看题型和具体题目,有的题甚至145答完。

终于明白为什么国考面试是考公人的分水岭

[如何积累素材]

其实没有必要刻意去按照什么话题积累什么例子来积累素材完全可以在练题的过程慢慢获取。因为如果积累素材然后背诵,在答题的时候你想着把笔记上记下来的人物事例背出来,这对大家来说是非常困难的,一紧张的话可能会卡壳甚至脑海一片空白。所以很多例子你在练题中遇到了,就要有意无意地记下来,聚沙成塔,积少成多

分享一个非常好用的方法:积累大案例。比如当代愚公黄大发,不要去背什么他历36年在9400米长、跨越3个村的绝壁上凿出生命渠,这么背诵会导致两个后果,一是背得不熟,导致答题的时候忘了到底是9400还是9300,而在这里纠结你会容易卡壳另一个后果就是背得太熟,没有了感情。那要如何去积累就是大案例你要去把这个人物以及事例从头到尾好好了解一遍,去看一下纪录片,当你看到他们在凿这个引水渠时经历了什么样的困难,以及建成后引水渠的壮观景象,你就会被深深震撼到,然后你会主动去把他的故事出来,带着感情来和考官形成共鸣。这时你也会发现,它们不再是我们用烂用废的例而都是一个个鲜活感人的故事。大案例还有一点好处是不拘泥于话题,奉献、坚持、团结、担当、勇敢等等都可以用。

终于明白为什么国考面试是考公人的分水岭

[对练伙伴常见的问题]

面试备考这段时间,你会找小伙伴对垒,他们常见的问题:1、生搬硬套。一句话明明可以往下接着讲,突然毫不带感情的来了一句流畅又高大上的名言,很突兀。2、内容空洞,不切题。特别是组织管理题,就按照事前准备,事中记录,事后汇报这一套流程走下来,但逻辑框架太空了,根本不是在解决具体的问题。

以上两个问题很关键,至于还有一些比如社会现象讲得格局太小等等,这些都不是大问题,基本如果能流畅的答出来,即使是有上述这些问题,也能算是中上水平,毕竟很多人连流畅都做不到,全程张口闭口口头语甚是愁人

[如何备考]

简单100道题为一个爬坡阶段,第一阶段追求勇于开口,答题内容几乎是依托答辩;第二阶段追求流畅,这时差不多可以上考场了;第三阶段追求内容深度,就题答题,要切题,要有思考的深度;第四阶段精简内容,注重形式。如何练,自己一个人练题效果不大,要找对练伙伴,也要录音发现自己的问题,自己练你的口头语很难发现,同时也没有那种紧张感。练题的时候不必拘泥于本省的真题和必考题型,各个省的题都可以拿来练,把思路打开。

[写在最后]

在古代老师傅教拳时常说:“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真东西往往是最朴实的,但当你还没练到一定程度时,即使告诉了你这“一句话”也没法领悟,只有功夫到了,经过老师傅这么一点,才能通透。面试也是如此,追求的也只是:切题+流畅,仅此而已。至于什么外在形式、什么自信,这都是练成后自然获得的。

终于明白为什么国考面试是考公人的分水岭

相关文章

最惹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