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顶部

“田坎”雕塑家邓刚:俯身大地让作品更有人情味

发布日期 : 2023-08-04 06:47:52

《雪魂》《红军印》《星星之火》《父与子》《跳水》《送春联》……近日,“赤子之心——邓刚红色主题雕塑作品展”在王琦美术博物馆举行,展出邓刚31件雕塑作品。

这是我市近年来的首个雕塑个展,展览作品“以具象写实的平民化手法,展现雕塑艺术空间感知力”的创作理念,引起艺术界高度关注。

本次展览还带领观众,走进了这位扎根基层、植根乡土30余年的“田坎”雕塑家的艺术人生。

“田坎”雕塑家邓刚:俯身大地让作品更有人情味

▲《星星之火》,玻璃钢着色,0.8m×1m×1.02m,2012年。受访者供图

一场雕塑展,引发众多名家谈

本次展览以“赤子初心”为题,展现了邓刚从艺三十多年来的艺术创作状态,也呈现出了他的艺术特质。

如,作品《父与子》,刻画了父亲和儿子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物形象:父亲个头瘦小,双手叉腰,头上缠着包帕,敞着对襟衣服,腰间的裤带上挂着一支旱烟袋,肚皮内收,一支裤管高高挽起,脚穿草鞋;儿子梳着偏分,身穿T恤,脚蹬亮铮铮的皮鞋,腰间还挂着“大哥大”……父亲和儿子并肩站在一起,显得幽默诙谐,令人回味无穷。

“田坎”雕塑家邓刚:俯身大地让作品更有人情味

▲《父与子》,玻璃钢仿铜,1.01mx0.41mx1.26m,1999年。受访者供图

作品《跳水》,展现了一个憨态可掬的小孩,撅着屁股,张开双臂,准备跃入水中;作品《红军印》,刻画了一对依依不舍、挥手作别的母子形象,在他们的身边,有一串红军的草鞋印……

这些作品将写实与写意结合,以形体的夸张、变形和色彩的强烈对比,凸显出人物形象的性格变化,让观众既能感受到雕塑艺术的空间感知力,又能领略到艺术家在对雕塑语言的追求中不断吸收民间艺术的滋养。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规模虽然不算大,却引起了国内雕塑界的广泛关注。

“他(邓刚)的雕塑和古典主义雕塑相比,更注重运用光影制造明暗变化和团块变化,巧妙地利用雕塑空间布局,以夸张的手法呈现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矩阵式的众多人物群雕也因光影的流动形成整体的气势,极具视觉吸引力与冲击力,是以雕塑艺术语言探索红色题材表达的艺术佳作。”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尚辉称。

知名批评家、策展人唐尧表示,邓刚的作品,是地地道道的泥塑,表现的对象有老人和孩子、乡亲和红军。细观人物面部,虽眉目漫漶但仍显功力沉厚,出手肯定,意到手停,故能保任泥性之鲜活,准而不陷,精而不腻;再看衣着,则阔刀纵横,将泥的意味、质地和力量挥洒得淋漓尽致。

“田坎”雕塑家邓刚:俯身大地让作品更有人情味

▲《曙光》,玻璃钢着色,2mx1.37mx1.43m,2012年。受访者供图

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焦兴涛观展后称,正是邓刚对于初心的秉持、对于艺术的热爱、对于泥土的痴情,为他的作品注入了鲜明的红色基因,赋予了作品醇厚的乡土底色,成就了他赤子初心的艺术追求。

中国美协理事、市美协副主席兼秘书长魏东感叹,邓刚通过自己的努力从乡村田埂上走来,接受了系统专业教育后,又回到家乡、回到基层,坚持艺术创作,是他的信念和追求,也让他作品充满了烟火气和人情味。

此外,《美术》杂志编审/副主编盛葳、四川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院长黄宗贤、四川美术学院教授屈波等均对本次展览给予了高度关注。

植根乡土,“为民塑像”30余年

一场规模不大的展览,为何引起国内雕塑界如此高的关注度?

微卷长发、精修八字胡、瘦削身材……坐在记者面前,邓刚一身的装扮,透出艺术家的独特气质。

“我就是一个从田坎上走出来的艺术家,农村给了我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他说。

“田坎”雕塑家邓刚:俯身大地让作品更有人情味

▲邓刚正在工作。受访者供图

1966年7月,邓刚出生在长寿石堰镇雨台村一户普通农家,兄弟姐妹共七人。“那个年代,别说玩具,我们兄弟姐妹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得。”邓刚清楚地记得,自己四五岁时,最喜欢的“玩具”就是村里砖瓦厂的“老泥”。这也是他跟雕塑结缘的起点。

砖瓦厂生产过程中,反复打压、揉捏形成的“老泥”,因其绵软、细腻、黏度高,是十分难得的泥塑材料。“最初,我就是把泥巴捏成小圆球当石头玩,慢慢地开始照着村里的房子,小狗小猫什么的捏小模型,也不讲究,看见什么就捏什么。”邓强说,村里的大爷大婶、田里的小鱼青蛙等都成了他的“模特”。

初中时,他的艺术天赋逐渐显山露水,美术课成绩总是最高分。1982年,邓刚中学毕业,在原长寿县文化馆美术专干朱孝廉的推荐下,被招到原长寿县文化馆,跟专门从事雕塑艺术创作的艺术家当徒弟。1989年,邓刚考入了四川美术学院学雕塑,艺术的大门从此朝他打开——

1999年,作品《父与子》,斩获全国第九届美术展铜奖,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2001年,作品《跳水》获三项大奖;2017年,作品《延安座谈》《送光明》两件作品入选“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暨第十三届全军美术作品展”; 2019年12月,作品《送春联》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田坎”雕塑家邓刚:俯身大地让作品更有人情味

▲《送光明》,玻璃钢仿铜,1.47mx1.47mx0.75m,2017年。受访者供图

俯身大地,感知艺术的热度与精彩

谈及自己的创作生涯,乡土和红色是邓刚自我总结的两大关键词。

“如果不是从小生活在农村,如果没有经历过改革开放,没有亲眼见证两代人的变化,就没有《父与子》。”邓刚说,农村生活体验是他的灵感源泉。《父与子》讲述的就是跟他一样的同龄人和父辈们的故事,是那个时代的缩影。

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的意义在于服务于人民。他表示,1991年7月,他从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毕业后,就回到了长寿区文化馆,一直工作到现在。在此期间,随着他的作品在各大美展崭露头角,他虽然收到不少艺术机构开出的高薪工作,却从不为之所动,而是一直扎根基层,创作他心中的“完美作品”——或热情讴歌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或饱含深情呈现驻村干部的激情与奉献,或描绘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的父老乡亲……传达不同时代奋斗者的时代强音。

“田坎”雕塑家邓刚:俯身大地让作品更有人情味

▲《送春联》,铸铜着色,2mx0.88mx0.78m,2019年。受访者供图

邓刚表示,他对中国革命史和发展史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这也是他数十年如一日深耕乡土和红色主题雕塑的原动力。“接下来,我还会继续扎根本土文化,聚焦乡土和红色题材,努力创作出更多精品力作。”他说。

相关文章

最惹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