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顶部

毕业生就业难,企业招工难,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发布日期 : 2023-08-01 18:26:08

根据美团发布的《2022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显示,美团注册骑手为624 万,相关社会调查数据表明其中有20万为本科学历,近6万人为硕士以上学历

毕业生就业难,企业招工难,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这惊人事实的背后是600万人的迷茫。今年5月,全国16-24岁青年失业率攀升至20.8%,与上一月份同比增长了0.4%。而3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3%,16岁至24岁城镇青年调查失业率为19.6%。

而这其中,高校毕业人数占了大部分。

毕业即失业已经不再是一句调侃,而是对社会现实清醒的认知。高材生做起外卖员,这种学历与职业的不对称,难免让人心痛。

这一切,究竟是谁的锅?是毕业生辜负了文凭,还是文凭辜负了毕业生?

一、是毕业生辜负了文凭?

根据教育部门统计,202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到惊人的1158万人左右,一举刷新往年记录。但是,毕业生多并不代表成功就业人数就多,有数据显示,2023年毕业生就业率仅为57.6%

也就是说,有将近500万毕业生没有找到工作。

在后疫情时代下,全国经济疲软,企业招的人越来越少,找工作的人却越来越多,毕业生连口饭都吃不着,“骑手”或许是最后退路。

毕业生就业难,企业招工难,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二、是文凭辜负了毕业生?

就算有高学历,企业或许也不要。

日前,在四川成都举办了一次人才招聘活动上一家公司拿出扩音器,对着围在展台上的应聘者大声喊道:“我们不要高文凭,不要博士硕士本科生,我们只要大专以上文凭的应聘者。”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人才找工作难,大专生却成为炙手可热的“抢手货”。

这并不是稀奇的现象,而是目前企业需要的是上岗就能够立马赚钱的人,企业已不再需要“一脑袋理论却变现不出来”的象牙塔毕业生了

面对就业形势难、市场需求缩小、企业招聘条件变化的情况下,毕业生只能“拔剑四顾惜茫然”:“我没错,企业没错,究竟是谁错了?”

三、高校:“我可只管招生,没说管你后路啊”

在学生就业难、企业招工难的诡谲现象里,培养学生的高校在舆论中默默隐身很久了……似乎学生一毕业,就和学校无关了,似乎学生找不到工作,也和学校无关。

但学校真撇得清吗?让我们好好梳理一下各大高校从招生到学生毕业到底做了什么。

(一)积极扩招,但只管招人

1、响应国家政策

大学扩招现象来源已久,自1999年教育部出台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出台后,轰轰烈烈的扩招就开始了,这一年,高校招生增幅达到了42%

2009年至今,本专科毕业生从95万人增长到了1158万人,20年间,扩招人数近10倍增长,也难怪春招、秋招上总是人满为患。

2、对考核标准负责

高校也是要遵循教育部的一套考核标准的。高校考评制度的评价内容包括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财务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

其中,学科建设就非常之重要。自从2013年,高校能够自主设置本科专业后,在学科设置上为了扩大招生,就会专门突出本校特色专业,重视校内的王牌专业,忽视边缘专业或者冷门专业,所以就会有很多学生为了不顾自己的长处选择报考热门专业

因此,高校只管招人,极有可能会造成学生与专业“货不对板”的现象。

毕业生就业难,企业招工难,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二)招进来后,但不管学生听课

1、点名签到制度变形式

我们都知道,各大高校为了保证课堂到坐率,都会实行课上点名、线上签到的模式。但很多时候会出现学生代替签到的现象。但学校为了不为难学生,通常也没有相应的惩罚制度,学生浑水摸鱼成为常态。

2、老师只管上完课

针对到坐率、学生不听课上课睡觉、玩手机等情况,老师通常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算了。因为这根本管不完,同时老师也懒得管。毕竟大学考试的收入来源大头是科研收入,其次才是学校的年终绩效,包括课时费、教科研工作量奖励等等。

且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我国80%~90%的高校老师,月到手收入在5000到10000之间。与其耗费时间精力去管“猴学生”,不如敷衍老套上课,下课抓紧时间研究课题搞科研才重要。

因此,学生们上课睡觉,部分老师也不怎么用心讲课,也难怪毕业生们“大学四年,归来仍是素人”。

(三)鼓励学生考研,但不管考啥研

1、一箭双雕

鼓励学生考研其实有两个好处,提升升学率的同时解决学生不就业问题,学校自己也知道目前就业难的问题,但是又不能让学生不就业,所以一个劲儿的鼓励学生考研升学。

2、扩招噱头

如果学生成了科研人才,有了科研成果,学校也可以将其作为扩招的噱头大肆宣传。但高校可不管学生考上哪个大学的研究生,他们只要你考上就好。

这样就可能会出现一个结果,学生可能本科是一个专业,硕士是一个专业,博士又是一个专业,啥都学不精,还可能是个偏远211的冷门专业,找工作根本没啥用。

毕业生在招聘市场上屡屡碰壁,难免心灰意冷,有些人会直接选择回家啃老。这样一来不仅父母的养老是个问题,自己的养老也是个问题。好在“中国人保”APP上的“人保寿险福寿年年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能为毕业生和父母解决烦恼,双账户管理保证利率的同时,还能随存随取。

(四)鼓励学生就业,但不管打啥工

1、应付教育部检查就业率

高校也是有自己的业绩指标的,这个指标就是——就业率。根据教育部规定,高校每年就业率不能低于90%

如果学生明确自己找不到工作,学校就会贴心的为毕业生们准备一张信息表——自主就业申请表。表格内容可以写“自己创业”“自己做自媒体”等等,只要有个像样的理由,能应付教育部后面的电话访问核实就行,其他,学校一概不管。

2、防止专业停招

就业率不达标,不仅辅导员会受处分,专业也会停招。

2011年,教育部下发通知:就业率连续两年低于60%的专业,调减招生计划直至停招。

根据近六年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来看,六年间,共有2695个本科专业被撤销,其中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被强制撤销的数量最多。

所以在学生毕业前,高校就会让学生填写就业意向调查问卷,毕业后,也会有辅导员追着让毕业生填写就业调查问卷。

种种原因加持,也难怪高校在这场背锅大战中全身而退。

但现在的要紧事,已经不是去辩证对错了,而是到底要怎么做才能改善这种就业市场上人才结构不对称的现象?

毕业生就业难,企业招工难,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四、高校要尽快改变,学生、企业也要早做打算!

高校产出的学生与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不对称情况自从1985年就有了,但这个顽疴病症却一直存在,不但是高校扩招拉弓没有回头箭、高校不作为等问题,也是因为我国社会发展太快,新兴职业层出不迭,从而导致的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

因此,高校在扩大招生的同时也要对学生负责、及时整顿“僵化”的教学风格、提升高校教师的福利待遇。

而学生也要为自己做好打算,比如在校期间就要多出去实习、上课专心听讲、学会利用教师资源以及校内资源,企业也要转换聘人思路,不能只看专业就否定学生的能力,创造一个良好宽容的就业环境。

最后问一下大家,你家孩子今年找到工作了吗?工作可否心仪?

相关文章

最惹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