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顶部

放弃百万高薪回乡种地,枣庄这个85后“新农人”不简单

发布日期 : 2023-08-05 12:55:15

记者 林佩瑶 王函

大学毕业后第一年就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原本在大城市可以有更好的发展,可他却放弃百万年薪选择回乡种地。11年来,他从一个“农场小白”到年产值1510万元的番茄苗种植大户, 这个85后是怎样一点点建起自己的“番茄王国” ?跟着记者一起来认识这位爱“折腾”的“新农人”。

放弃百万高薪回乡种地,枣庄这个85后“新农人”不简单

放弃百万高薪回乡创业

包上200亩地当起农场主

每年7月份,随着番茄种苗一茬接一茬的生长,又到了“育苗人”最忙碌的季节。8月8日,在枣庄市山亭区龙潭家庭农场的玻璃大棚里,一棵棵番茄种苗在支架上排列整齐,工人们对种苗正进行快速分拣。

放弃百万高薪回乡种地,枣庄这个85后“新农人”不简单

记者在农场的玻璃大棚里见到了袁权,他是这个农场的场长。

2011年,从南昌大学毕业的袁权和许多毕业生一样,怀揣着梦想,准备开启自己人生的新旅程。“我在郑州待了一年半,跟着园林公司搞绿化工程,我当时从郑州回家,身上带着自己赚的100万。”袁权告诉记者,赚到第一桶金后,并没有继续留在大城市打拼,而是选择了回乡创业,“外面都没有家的感觉,我这个人比较恋家,所以就想回来。”袁权坦言,回村后,他发现当时村里空巢问题比较突出,大多年轻人在外上学打工,“当时看到村里剩下老人留守,没有多少活力。我想为自己的‘家乡’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放弃百万高薪回乡种地,枣庄这个85后“新农人”不简单

一个学园林设计专业的名牌大学生,回来能干点啥?这成了摆在袁权面前正待抉择的问题。说到当初择业问题时,袁权显得有些不好意思,“当时也是脑子一热,单纯以为农业很简单,就确定做农业这行。”2012年,袁权在确定完创业路径之后,开始了大量调研工作,调研过程中袁权把目光聚集到家乡山亭区城头镇月亮湾国家级湿地公园,“我们这个湿地公园水资源丰富,环境优越,非常适合开发观光旅游采摘和标准化的种植。”

放弃百万高薪回乡种地,枣庄这个85后“新农人”不简单

2013年4月7日,袁权占地200亩的龙潭家庭农场正式挂牌成立,同时也是省内第一家具有独立法人主体资格的家庭农场。此后两年多的发展经营,龙潭家庭农场建成蔬菜大棚120多亩,年产绿色蔬菜1100吨。开农场,不仅要会种地打理还得要会管理经营,袁权坦言当初自以为简单的农业,实则更加需要门道,而这个门道就是人才和技术,为此,袁权还将远在千里之外的高中同学喊回家乡,一起创业。“农业需要复合型的人才,不仅理论知识要储备,还得要有实践和经历,更要能动手。当然,在学习这些过程中会收获很多快乐。”

一场大雪摧毁半数大棚

损失金额达200万

就像“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创业的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正在袁权的农场日渐起色的时候,一场自然灾害,几乎让他的心血付诸东流。“2015年11月25日枣庄下了一场大雪,我一半多的大棚压塌了,投资300多万的大棚直接亏损200多万,当时非常崩溃。”创业路的艰难一度让袁权打了退堂鼓。“一开始身边人都议论我,一个名牌大学毕业生要回来种地,受人非议不说,而且还亏了这么多钱,心里又难过又羞愧,再一个是没钱,我是真的想放弃。”

放弃百万高薪回乡种地,枣庄这个85后“新农人”不简单

就在袁权灰心退缩的时候,团队成员给了他满满的精神力量。“他们就跟我说工资先欠着,先把棚建起来,是他们打动了我,再次给了我信心。”有了团队的支持,另一边袁权父母甚至抵押房子为他的农场做贷款,龙潭家庭农场得以迅速启动重建。

短短半年多时间,袁权的农场重建好了,大棚重建甚至比原计划提前了2个月。也就是在2016年这一年,农场建成3个生产基地,拥有200多个大棚,代管1000多亩土地。重建后,袁权细分领域,专心做起了蔬菜种植,主要围绕番茄种植。

2022年农场的营业额达到了1514万元

呼吁年轻人“常回家看看”

重回正轨的龙潭家庭农场发展迅速,规模扩张的同时,销售渠道也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袁权开始去往全国各地寻求合作。“我们那个时候一共是三个基地1000多亩地,但仅限于我们自己来说很大,你放在全国其他一些菜市场就不行,我们的产量甚至满足不了南方一个档口的销售,他们不愿意和我们合作。”新的问题摆在眼前,迫使袁权不得不重新考虑农场的经营方向。

放弃百万高薪回乡种地,枣庄这个85后“新农人”不简单

为解决困境,袁权组织技术管理人员不断探索新的路径,寻找新的突破点。“早在2015年的时候,我们就商量定了几个发展方向,第一个就是产业化运营,以种苗作为突破口,第二个是在人才上面,我们需要有合伙人的制度。”在确定新的方向之后,袁权到寿光进行了考察,更加坚定了发展种苗、推广技术服务的经营方向。随后,龙潭家庭农场建立起了“院所指导+园区示范+基地种植+订单育苗”的全新经营模式,使用“合伙制”方式吸引人才,采取“保底收入+股权分红”的机制留住人才。

放弃百万高薪回乡种地,枣庄这个85后“新农人”不简单

经过不懈努力,龙潭家庭农场推广的凯德系列、宝地系列番茄新品种平均亩产比常规品种增产15%以上;通过应用生态循环模式生产的堆沤肥料、水肥一体化、物理和生物防治病虫害等生态栽培技术,每亩减少农药投入100元、减少肥料投入500元。如今,龙潭农场吸引了13名大学生共同创业,拥有农业产业工人30多名,服务土地达到2.6万亩,服务的农户达到2160万户,2022年农场的营业额达到了1514万元。

“现在干农业已经不像以前那样‘面朝黄土背朝天’了,是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的双重加持。”回想起自己的创业路程,袁权感慨万分。在记者问到是否有创业经验分享给准备回乡创业的年轻人时,袁权表示,干事业没有贵贱之分,只要踏实肯干就一定能发挥自己的价值。

相关文章

最惹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