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顶部

“零工经济”,是经济的发展趋势还是人力的被动选择|职场

发布日期 : 2023-09-21 01:31:55
#零工经济#

据《2022年中国零工经济行业研究报告》报导,中国一线城市的灵活用工占比达25.6%,根据零工经济发展的趋势预估,2036年,中国的“零工”人数将达4亿人之多,这数据估计还是有些保守了。

“零工经济”,是经济的发展趋势还是人力的被动选择|职场

“零工经济”(下称“零工”)相对于职场人,或者是普通人来说,还算是一个相对新型的名词,如何来看待当前这种灵活的用工形式呢?

“零工经济”,是经济的发展趋势还是人力的被动选择|职场

理解和认识真正的“零工”

“零工”(零工经济)和“打零工”虽只是一字之差,但却是有着本质的区别。

所谓“零工”,是互联网发展的产物,是利用互联网和移动技术快速匹配供需方的业务,是一种时间短、灵活的工作形式。

所谓“打零工”,俗称“做临时工”,即指没有与用人单位建立正式的劳动雇佣关系,无试用期而直接上岗的工作形式。

当前对“零工”和“打零工”没有比较清晰的定义和明确的工作领域和范畴的划分,但从字面上看,“零工”应偏向于利用或者依托互联平台从事的灵活、时间短的工作,是一种特殊的工作;而“打零工”则更偏向于临时从事某一工作,涉及的行业范围比较广泛。可以简单理解为“零工”与“打零工”的区别就如同“特殊”与“普遍”的逻辑关系。

“零工”是一个尴尬的社会现象

从第一财经的有关数据调查和人力市场供需对接情况看,“零工”不仅覆盖了餐饮、IT、设计、文化和金融等行业,当前就连传统的制造行业也已经出现“零工”的现象,可以说“零工”变成了目前人力市场上重要的组成部分。

正是因为没有明确的“零工”和“打零工”的概念和职业规范界线,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有心人利用“零工”的灵活与机动特点,将之混淆为“打零工”,而深受到不少企业主的喜欢,使得其在传统行业里犹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种现象确实减少了用人企业和打工人的一些不必要的工作程序,但其也不可避免存在并“挑战”到诸多的法律层面问题。这法律层面的问题我们将在日后做更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零工”的快速发展加深人力供需矛盾

“零工”的快速发展,会冲击人力市场正常的供应关系。

快速的“零工”发展,出于利益等问题的考量,企业可能会更加偏向于选择“零工”方式,拥有了更多的用人选择权,势必更大的压榨正常的人力价值,会造成部分职场人工作不稳定,而没有全面的、合规的劳动保障。

相对于信息滞后、年龄偏大,体力不占据优势等打工群体,则很难在“零工”行业中分到一杯羹。就犹如当前大街小巷里到处可见的送外卖、送快递,跑滴滴、直播带货等等现象,这些工作中至少一半的人员是难以真正养家糊口,但其又不得不选择、珍惜这样的工作。

“零工”的无序发展并非一件好事

“零工”本应该是个人依托自己的资源、特长,去从事某一专业的事,以更大实现个人价值。但当前的“零工”却是充斥到各行各业,从某一层面讲可谓是乱象丛生,从经济的稳定发展来说,这种用工的现象,并不是一件好事。

就企业而言,大量的“零工”,充斥到各个部门和岗位,势必造成人才的不稳定性或者无归属感,引发出更恶性的“抢人”、“挖人”的行为和现象,企业没有了稳定的人才储备和核心的技术,最终会在市场竞争中失去优势,进而慢慢消失于经济发展中。

就打工人而言,习惯或陷入了长年累月的“零工”,年轻体壮之时,是毫无顾忌亦不会去考虑得失;但若是碰上突发变故或者年老体衰之时,会没有可靠、稳妥的全面保障而陷入生活危机之中。

“零工经济”,是经济的发展趋势还是人力的被动选择|职场

当前,“零工”是社会不可回避的一个现象,也是一种就业的趋势,但人力市场上无序地使用“零工”并大肆推广普及,若没有一个规范的工作约束和指引,长此以往,必将引发出另一社会问题。

感谢阅读,请点击关注,获取更多内容。欢迎共同探讨、分享各自的看法!

我是@职上往来,一个乐于分享和解惑的自由职业者。

相关文章

最惹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