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顶部

31省份平均工资公布:全国城镇非私营人均超10万元,京沪超19万元

发布日期 : 2023-11-17 06:01:24

2021年,中国经济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时,实现了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15989亿元,同比增长2.3%。在这样的背景下,全国各地区的城镇就业人员的平均工资水平也有所提高。根据国家统计局编著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2022》,2021年31个省份的城镇非私营单位和私营单位的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数据如下:

31省份平均工资公布:全国城镇非私营人均超10万元,京沪超19万元

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06837元,比上年增加6675元,名义增长6.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6%。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50995元,比上年增加3770元,名义增长8.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8%。

31省份平均工资公布:全国城镇非私营人均超10万元,京沪超19万元

东部地区的城镇非私营单位和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分别为124019元和63657元,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中部地区的城镇非私营单位和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分别为85533元和42711元,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西部地区的城镇非私营单位和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分别为94964元和44002元,非私营单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私营单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东北地区的城镇非私营单位和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分别为83575元和40401元,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31省份平均工资公布:全国城镇非私营人均超10万元,京沪超19万元

在31个省份中,北京、上海、西藏、天津、浙江、广东、江苏、青海八个地区的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超过10万元,其中北京和上海分别为197000元和193000元,位居前两位。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西藏六个地区的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超过6万元,其中北京和上海分别为103000元和100000元,位居前两位。

31省份平均工资公布:全国城镇非私营人均超10万元,京沪超19万元

在18个行业门类中,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分别为201506元、151776元和150843元。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分别为100000元、80000元和70000元。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城镇就业人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呈现出以下特点: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城镇就业人员的平均工资水平不断提高,反映了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同时,也说明了中国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和就业结构的变化,以及政府在调节收入分配、保障最低工资、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等方面的政策效果。

东部地区的城镇就业人员的平均工资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科技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等方面都优于其他地区,吸引了更多的高素质、高收入的劳动力,形成了较高的工资水平。而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科技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等方面都有待提高,需要加快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资源要素的合理流动,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提高城镇就业人员的工资水平。

在行业门类中,以信息技术、科技服务和金融业为代表的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知识密集度的行业,无论是在非私营单位还是私营单位,都有较高的平均工资水平,反映了这些行业的高效益、高收入和高需求。而以农林牧渔业、住宿餐饮业和居民服务业为代表的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低知识密集度的行业,无论是在非私营单位还是私营单位,都有较低的平均工资水平,反映了这些行业的低效益、低收入和低需求。这说明了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以及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变化,也提示了城镇就业人员的职业选择和技能培训的方向。

总之,中国城镇就业人员的平均工资水平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指标,反映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和趋势,也影响了居民的消费、投资和储蓄行为。我们应该从多个角度和维度,客观分析和理解这一指标的含义和作用,同时也应该关注和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

相关文章

最惹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