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顶部

人到中年,最大的悲剧,不是没钱,而是熬不过这三道坎

发布日期 : 2023-07-17 19:49:06

2003年,一名记者采访莫言时,谈到了农村题材的作品。

他说,尽管文坛向来不缺这类题材,但一直没有具有总结性、历史性的一部小说。

听了这话,莫言心中燃起了创作热情,他想到脑海中已经构思了43年的故事,耗费43天,将这些故事全都写了下来,并将其取名为《生死疲劳》。

复旦大学教授陈思和说:“生死疲劳本就指的是人生、死、疲、劳的四种人生现象,皆源于贪,终于苦。”

人到中年,最大的悲剧,不是没钱,而是熬不过这三道坎

这部花43年构思,用43天一气呵成的佳作,余华看了也直呼嫉妒。

书中的主人公西门闹,一生乐善好施,勤劳肯干,生活富足,却在村民的冤枉下含恨而死。

他不甘心死于非命,在地府鸣冤叫屈,阎王无奈,就判他堕入六道轮回。

先后经历过驴、牛、猪、狗、猴生的他,看尽了人间的爱恨情仇,终于积怨化解,转世为人。

人到中年,最大的悲剧,不是没钱,而是熬不过这三道坎

“去酒吧看看,金钱面前颜值算什么。去工地看看,生活面前尊严算什么。去医院看看,生命面前金钱算什么。去宾馆看看,贞操面前爱情算什么。去殡仪馆看看,生命面前人生算什么。人生百般滋味,百般无奈,在生活面前,除了让自己变得更加坚强,更加强大,并无其他更好的选择。”——莫言

老人言:“成年人的世界,稍不努力,连快乐都养不起!”

你有过,躺在床上,眼泪划过鼻梁,流进另一只眼睛,外流到枕头上,再染湿头发,鼻塞到窒息的那种经历吗?

痛而不言,笑而不语!人生谁不是遍体鳞伤?与其心情抑郁低落,萎靡不振的擦拭自己受伤的心,不如坦然一些,因为,只有经历了人生的洗礼,变的强大了,才能从容淡定的面对生活中的种种磨难!

这个社会没有一份工作不委屈,也没一处人际关系不复杂,更没有不辛苦的人生。我们要想过的舒适,有面子,也有里子。就不要躲避困难,更不要摆烂人生!

人到中年,最大的悲剧,不是没钱,而是熬不过这三道坎

俗语:“门前拴着高头马,不是亲来也是亲;门前放着讨饭棍,亲朋好友不上门。”

这就是社会的真相,记住你无助的样子,然后拼命的努力。

人在低谷,不谈格局,生存才是王道,身处逆境,不谈情怀,务实才是根本。但人性最大的缺点,就是喜欢站在自己的风景里仰望别人,哀叹自己的命运,蹉跎自己的人生!

其实,你只看到别人吃肉香,没看见人家养猪难。别人表面的风光,都别人背后日日夜夜努力付出的结果!

书名《生死疲劳》,取自佛经里的一句话:

“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人的一生,谁不是在忍受生活的疲劳,为一件件琐事担忧。

人到中年,最大的悲剧,不是没钱,而是熬不过这三道坎

人到中年,最大的悲剧,不是没钱,而是熬不过这三道坎

熬过去,出彩;熬不过,出局。

人到中年万事休,若是有钱,应该就好多了。这是我们常用的思维模式。

认真想一想,钱从哪里来?一个人的眼睛里只有钱,是赚不到钱的,反而会陷入唯利是图的陷阱。

有句谚语说得好:“没钱的时候钱最重要,有了钱以后人最重要。”

唐朝时的柳宗元,21岁的柳宗元进士及第,走进官场。可是人生却匆匆忙忙收场,正如他自己描述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透过他的人生,再看看当下的我们,就会明白,中年最大的悲剧,不是没钱,而是熬不过以下三道坎。

人到中年,最大的悲剧,不是没钱,而是熬不过这三道坎

01

“立志难”,事业平台受限。

看过一句忠告:“做人,别把平台当本事。”

的确如此,一个人若是没有好的平台,哪怕浑身使劲,也使不上劲;就是学富五车,也没有表现的机会。

哪怕你要毛遂自荐,也起码要先做“平原君的门客”。要是生活在荒郊野外,你就是喊破喉咙,也不会有人发现你的不同之处。

柳宗元,进入职场之后,马上做了秘书省校书郎,并顺利成家。

借助自己的好运气,他更加服务于民,和王叔文等人,发起了“永贞革新”,要整顿税赋,强化行政。

顶头上司唐顺宗过世后,唐宣宗继位,马上调整了方向,反对“革新”。因而,柳宗元从红人,变成了“小人”,被贬永州。

“宗元不谨先君之教,以陷大祸......罪恶益大,世无所容”,从史书记载来看,他郁郁不得志,十余年。

人到中年,时光容易把人抛,一晃就是半生已过。

可是没有像样的工作,你就是要赚钱,也难上加难,还要把原有的钱,都拿出来花掉。

有一位叫徐海星的歌手,他在参与比赛的时候,说过这样一番感悟:“很多人无法体会站在舞台上和好朋友一起唱歌,唱完后必须留一个走一个的心情。”

各行各业,都充满了竞争,谁都想站在舞台的中间,可是注定有人要离开。

位置就那么多,不可能所有的中年人,都能在最闪耀的地方站着。因而,有太多的人,不得不去工地搬砖,去农村挖土,还有人在工厂打螺丝、扫地。

古话说:“三十而立。”想法不错,但是很多人,四十岁还立不起来,只是咬紧牙关,维系一家人的生计。

人到中年,最大的悲剧,不是没钱,而是熬不过这三道坎

02

“孝顺难”,没有像样的家庭。

自古忠孝两难全。

你要好好工作,但是无法把父母带着,一起远行。

就算让父母随迁,但是父母去了外地之后,种种不适应,让自己很难受。

总以为,等自己有本事了,再让父母好好享福几年。可是你有本事了,父母却白发苍苍了,甚至留下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伤。

“百善孝为先”,这句话谁都会说,但是孝顺需要金钱、房子、时间等方面的条件。

被贬到永州的柳宗元,带着妻子孩子、母亲,从京城一路颠簸,越走越偏远。

父亲早已过世,他就是家里的顶梁柱。可眼下的情况,他却撑不起一个家庭。

到了永州,没有他的驻地,只能在龙兴寺的西厢里借宿。

阴雨蒙蒙,不是美景,而是“屋漏偏逢连夜雨”,母亲水土不服,加上车马劳顿,还没有半年就过世了。

人到中年,既要好好赚钱,还要想尽办法顾家。难免要顾此失彼。

想一想,有多少游子,每次打电话给父母,都是听到“好,家里一切都好”。直到父母病入膏肓,才不得不说“不好”。

父母不好了,子女只能心痛,干着急。然后落下无尽的遗憾。

人到中年,最大的悲剧,不是没钱,而是熬不过这三道坎

03

“健康难”,无法照顾好身体。

有多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熬夜,加班,陪客吃喝,喝醉了,摇摇晃晃回家......谁都知道,这样做不好,可是不这样做,又能怎样呢?

谁都想做一个享受孤独的人,但是我们却不得不合群。毕竟,一起获利的人,总有那么几个。

从前的柳宗元,在永州时,励精图治,还写下了很多的文章,脍炙人口。

辗转到柳州之后,他仍旧勤勤恳恳,还扫除了“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沦为奴婢”之类的陋习,开办学堂,组织群众开荒。

忙碌的他病倒了,并且再也没有起来。

子女扶着他的灵柩还乡,遇到他生前的好友刘禹锡,阴阳两隔,潸然泪下——忽承讣书,惊号大哭,如得狂病;良久问故,百哀攻中;涕洟迸落,魂魄震越。

作家亦舒在《喜宝》中写道:“我要很多很多的爱。如果没有爱,那么就很多很多的钱,如果两件都没有,有健康也是好的。”

人生可以有无数次退让,但是退让的底线,就是“健康”。

作为中年人,失去了健康,不仅失去了自己的一切,还会让家庭垮塌。父母很着急,可能要白发人送黑发人;子女很悲哀,不知道成长路上,还能依靠谁;爱人很难过,天都崩溃了一半。

不健康了,还拿什么资本去赚钱,谈什么余生?想一想,这样的坎,难熬啊。

人到中年,最大的悲剧,不是没钱,而是熬不过这三道坎

04

不管日子多难熬,人总要学会向前看,调整自己。

职场上,沉沉浮浮是常事,大不了就是职位低了一些,收入少了一些,日子还是能过下去的。做为一个勤劳的人,重新找一份工作,也是可以的。

孝顺的事,有一份心就很好了。没有办法一直陪伴父母,隔三差五打个电话,问候一句,还是可以的。

平时,多运动,少喝酒熬夜。真的不要等身体不行了,才想起要做点什么。赚再多的钱,若是忽视了健康,也是白搭。

余秋雨说过:“中年人最可怕的是失去方寸。”

愿你我,放下包袱与杂念,余生的每一天轻装前行。

人到中年,最大的悲剧,不是没钱,而是熬不过这三道坎

书名《生死疲劳》,取自佛经里的一句话:

“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人的一生,谁不是在忍受生活的疲劳,为一件件琐事担忧。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曾说:“诺奖的评委主要是因为读完了《生死疲劳》,才把这个奖项授给了我。

他还称:“假如我能有两本书得以流传,《生死疲劳》肯定是其中之一。”

足见《生死疲劳》功力之深厚。

人到中年,最大的悲剧,不是没钱,而是熬不过这三道坎

就像书封说的:“在极度痛苦笑出声来,获得内心深处的解脱”,这个其实用得是很好。

莫言:大家都很辛苦都很疲劳,当然疲劳也不是说那种体力劳动的疲劳。也包括存在本身所包含的疲劳。

回到生活自身,回归我们生活的本来,很多所谓的痛苦和欢乐实际上都是不纯粹的。人世间很多痛苦的另一面是欢乐。我想一个人如果站得高一点,就会理解到这种绝对的欢乐和绝对的痛苦都不存在。

人到中年,最大的悲剧,不是没钱,而是熬不过这三道坎

更广大的意义上来讲,人生就是一个很短暂的过程,地球也不过是宇宙当中的一粒微尘。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你说我们这又是何等的幸运。

我们被这么偶然性地组合成了一个生命,以情感人,我觉得能写作,而且能够用语言交流,甚至最终可能会产生一种大爱,一种深切的对人的命运的关怀和一种真正的的终极的关怀。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觉得我们活着的意义真是了不起,太伟大了。

感兴趣的朋友,点击下方商品链接即可购买↓↓↓

相关文章

最惹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