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顶部

人到中年,为了后半生的安稳,需要走这几扇窄门

发布日期 : 2023-07-24 19:50:29

2003年,一名记者采访莫言时,谈到了农村题材的作品。

他说,尽管文坛向来不缺这类题材,但一直没有具有总结性、历史性的一部小说。

听了这话,莫言心中燃起了创作热情,他想到脑海中已经构思了43年的故事,耗费43天,将这些故事全都写了下来,并将其取名为《生死疲劳》。

复旦大学教授陈思和说:“生死疲劳本就指的是人生、死、疲、劳的四种人生现象,皆源于贪,终于苦。”

人到中年,为了后半生的安稳,需要走这几扇窄门

这部花43年构思,用43天一气呵成的佳作,余华看了也直呼嫉妒。

书中的主人公西门闹,一生乐善好施,勤劳肯干,生活富足,却在村民的冤枉下含恨而死。

他不甘心死于非命,在地府鸣冤叫屈,阎王无奈,就判他堕入六道轮回。

先后经历过驴、牛、猪、狗、猴生的他,看尽了人间的爱恨情仇,终于积怨化解,转世为人。

人到中年,为了后半生的安稳,需要走这几扇窄门

“去酒吧看看,金钱面前颜值算什么。去工地看看,生活面前尊严算什么。去医院看看,生命面前金钱算什么。去宾馆看看,贞操面前爱情算什么。去殡仪馆看看,生命面前人生算什么。人生百般滋味,百般无奈,在生活面前,除了让自己变得更加坚强,更加强大,并无其他更好的选择。”——莫言

老人言:“成年人的世界,稍不努力,连快乐都养不起!”

你有过,躺在床上,眼泪划过鼻梁,流进另一只眼睛,外流到枕头上,再染湿头发,鼻塞到窒息的那种经历吗?

痛而不言,笑而不语!人生谁不是遍体鳞伤?与其心情抑郁低落,萎靡不振的擦拭自己受伤的心,不如坦然一些,因为,只有经历了人生的洗礼,变的强大了,才能从容淡定的面对生活中的种种磨难!

这个社会没有一份工作不委屈,也没一处人际关系不复杂,更没有不辛苦的人生。我们要想过的舒适,有面子,也有里子。就不要躲避困难,更不要摆烂人生!

人到中年,为了后半生的安稳,需要走这几扇窄门

俗语:“门前拴着高头马,不是亲来也是亲;门前放着讨饭棍,亲朋好友不上门。”

这就是社会的真相,记住你无助的样子,然后拼命的努力。

人在低谷,不谈格局,生存才是王道,身处逆境,不谈情怀,务实才是根本。但人性最大的缺点,就是喜欢站在自己的风景里仰望别人,哀叹自己的命运,蹉跎自己的人生!

其实,你只看到别人吃肉香,没看见人家养猪难。别人表面的风光,都别人背后日日夜夜努力付出的结果!

书名《生死疲劳》,取自佛经里的一句话:

“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人的一生,谁不是在忍受生活的疲劳,为一件件琐事担忧。

人到中年,为了后半生的安稳,需要走这几扇窄门

人到中年,为了后半生的安稳,需要走这几扇窄门

人生在中年,个个都在爬坡。

有人从容自信,有人战战兢兢,有人踌躇满志。

不管当下是什么状态,我们都是为了余生活得安稳,不再担惊受怕,不再为五斗米折腰。

可是,如何才能稳住自己呢?

需要掌握一个技巧:在千变万化中,寻找“机会”。

《圣经》有一句很耐人寻味的话:“你们要进窄门。”

很多人的路,会竞争很大,鹿死谁手,还不一定;而那些窄小的门,避开了人群,找到的人也少,反而能顺利通过。最好的机会,就是窄门——或是人流中的缝隙,或是生僻的路线。

人到中年,为了后半生的安稳,需要走以下几扇窄门,一步一步靠近理想中的境界。

人到中年,为了后半生的安稳,需要走这几扇窄门

01

第一,走旁门,曲径通幽。

“晏子使楚”的故事中,晏子去楚国,进宫的时候,不愿意走旁边的门,因为那是狗洞的样子,有损自己的形象。

按照一般人的思维,走正门,体现了自己的威严,也展示了自己的人品。

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若是去一个景区,有很多人涌入正门,你走偏门,是不是更快能通过?

古人说:“能屈能伸大丈夫。”

中年人,要承受一些委屈,才能真正成长。

北宋文人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了一个姓李的术士,本事很大,但是科考的大门,总是把他拒之门外。

李术士发明一个抓老鼠的雕像。雕像的左手是一个锤子,右手是一个板子,上面有诱饵。

老鼠到了“右手”,雕像就动起来了,锤子会迅速砸到右手上,从而老鼠无处可逃。

荆王知道这件事后,请李术士到王府做客。

李术士叹息一声,说:“我还知道很多的天文知识,只是没有好的位置,无法展示啊。”

荆王对他很佩服,并让他调整月蚀的测量仪器,又举荐他做了司天监学生。从此仕途亨通。

诗曰:“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走一走旁门,委屈一阵子,多走几步路,但是能幸福后半生,为何不可呢?

古往今来,有多少学子,不是通过科考出名的,而是做别人的幕僚,或者靠发明什么东西,甚至是孝顺父母等方法。

左宗棠,靠做幕僚成名;曹操靠举孝廉出道......这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人到中年,为了后半生的安稳,需要走这几扇窄门

02

第二,走奇门,出奇制胜。

奇门遁甲的方法,显得很神秘,刘伯温、诸葛亮、姜太公都用过。具体是什么内容,一两句话说不清。

但是我们到现在,都知道,诸葛亮发明了木流流马,还创造了美食——馒头。

姜太公钓鱼,没有鱼钩,说“愿者上钩”。

刘伯温本是元朝的进士,但是多次罢官,隐居在山野,写了很多书,然后被朱元璋发现。

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人,做了一些奇怪的事情,然后就成为了人生的赢家。

当然,奇门,不一定是离奇的门,还可以是“违背普通逻辑的事情”。

比方说,春秋时,宋国的大臣子罕,拒绝别人送来的玉石,还说“我啊,以‘不贪’为宝”。从而,子子孙孙都记住了“子罕拒玉”的典故。

子罕的做法,就是违背了“贪婪”的本性,做出了不一般的举动。

若是你能有什么特别之处,吸引大家的注意,那么你就能鹤立鸡群,人脉资源、优秀的人品、不一般的技能,都能展示出来。

人到中年,为了后半生的安稳,需要走这几扇窄门

03

第三,走远门,舍近求远。

把眼前的利益占据,这是很多人的做法。

有一句口头禅:“多不如少,少不人现。”这句话,需要这样理解:有人答应给你钱,说“一千万”,那是假的,说“一千元”才可以相信;说再多,不如马上给“一百元”,这是最实惠的。

而那些有大格局的人,不会盯着眼前的东西,而是高瞻远瞩,去设计美好的未来。

五代十国时,有一个叫方玙的人,住在宁国县,高祖是当地的守将。他顺理成章,继承了祖上的事业。

吴越人作乱,抓住了方玙。他的儿子方从训马上站出来,继续做守将,并且立下家规,世世代代都要爱护宁国县。

直到现在,当地的县志,都有他们守城御敌的“功劳”记载。

人到中年,你不仅仅是一个人奋斗,还是一家之主——父母的儿女,子女的父母,爱人的爱人。

你若不考虑远方的事情,那么就难以有世代兴旺的格局,也许到了儿女这一代,就会败家了。

人生如下棋,走一步看一步,是“平常”;走一步看十步,才是“强大”。

晚清名人曾国藩,在父亲的教导下读书,然后他教育子孙后代持续读书,从而家庭能人辈出,不得不说,这是“出了一趟远门”,未来还会更远。

人到中年,为了后半生的安稳,需要走这几扇窄门

04

《诗经》中说:“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我们要走过窄门,不仅要有大的方向,还要落实落细。

其一,教育自己,也教育子孙,读书增长智慧,增加竞争的资本。

其二,努力工作,也做好副业,赚钱更厉害,套路比别人更多,东门不开西门开。

其三,珍惜家庭,也引导家人,一起开门纳福,还能集中精力去突破某一扇门。

其四,发现机遇,也创造机遇,不要被当下的幸福冲昏了头脑,多想一想百年大计。

《易经》中指出的人生规律:“初难知,上易知。”

开始很难,但是到了上坡的位置,反而不难了,反倒是,上山容易,下山难。总要为后半生,多准备点什么,保证能从容过。退休金、房子车子、有出息的孩子、健康的身体、好家风,都是必备的。

最窄的门,你都过去了,接下来就是通天大道吧。

人到中年,为了后半生的安稳,需要走这几扇窄门

书名《生死疲劳》,取自佛经里的一句话:

“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人的一生,谁不是在忍受生活的疲劳,为一件件琐事担忧。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曾说:“诺奖的评委主要是因为读完了《生死疲劳》,才把这个奖项授给了我。

他还称:“假如我能有两本书得以流传,《生死疲劳》肯定是其中之一。”

足见《生死疲劳》功力之深厚。

人到中年,为了后半生的安稳,需要走这几扇窄门

就像书封说的:“在极度痛苦笑出声来,获得内心深处的解脱”,这个其实用得是很好。

莫言:大家都很辛苦都很疲劳,当然疲劳也不是说那种体力劳动的疲劳。也包括存在本身所包含的疲劳。

回到生活自身,回归我们生活的本来,很多所谓的痛苦和欢乐实际上都是不纯粹的。人世间很多痛苦的另一面是欢乐。我想一个人如果站得高一点,就会理解到这种绝对的欢乐和绝对的痛苦都不存在。

人到中年,为了后半生的安稳,需要走这几扇窄门

更广大的意义上来讲,人生就是一个很短暂的过程,地球也不过是宇宙当中的一粒微尘。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你说我们这又是何等的幸运。

我们被这么偶然性地组合成了一个生命,以情感人,我觉得能写作,而且能够用语言交流,甚至最终可能会产生一种大爱,一种深切的对人的命运的关怀和一种真正的的终极的关怀。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觉得我们活着的意义真是了不起,太伟大了。

感兴趣的朋友,点击下方商品链接即可购买↓↓↓

相关文章

最惹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