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顶部

不考研不考公不考编的大学生,还有路可走吗?

发布日期 : 2024-01-04 02:04:36
一直以来,大学生考公考研的话题热度就居高不下,近日,相关话题再次出现在某社交媒体热榜。
不考研不考公不考编的大学生,还有路可走吗?
不考研不考公不考编的大学生,还有路可走吗?
曾经,我们讨厌被询问“马上就毕业了,你是想考研还是考公?
但最后却发现,我们无一例外踏上了这条路。
其实,考研考公的性价比真的没有想象中那么高。
随着考研、考公、考编难度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在备战考研、考公、考编过程中消耗了过多时间和精力。
更有人发现,在考研如愿以偿后,依然无法找到一份满意工作。
01

考研真的就能实现理想就业?
根据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22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近60%的考生选择考研是因为“就业压力大”,希望通过考研“增强就业竞争力”。
晓琳就是其中之一。
高中的时候,她和家人都一致认为:大学毕业后一定要考研!
不考研不考公不考编的大学生,还有路可走吗?
晓琳不记得这种共识是怎么达成的,也没有听父母说过考研对人生有什么具体好处。
“反正就是朴素地认为:多读点儿书对未来总是有帮助的……当时没想过那么多,现在看来,考研的直接动机,或者说最大好处就是逃避就业。”晓琳说。
最后,好不容易考上研究生,但她的求职之路却一点儿都不轻松。
食品专业的她,在面临就业时,依然遇到了三年前本科毕业时遇到的难题。
2023年春天,研究生毕业的晓琳,手里有3份offer:
一份是到食品工厂研发酱油;
一份是去连锁餐厅做管培生,从端盘子做起;
还有一份是靠良好形象成功应聘上商场化妆品柜姐。
但211高校硕士毕业生的身份,让晓琳和家人无法接受工厂、餐厅、商场给出的工作和薪资。
此时的晓琳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考研确实可以把就业压力延后,但却不能让就业压力消失。
“它更像是一个拖延的借口,让我安慰自己这3年不是无所事事,最起码拿到了研究生文凭。”
说到这里,晓琳叹了口气,接着说:“找工作的时候才发现,研究生的作用被夸大了。”
02

考公后的日子,其实不好过
公务员看似光鲜亮丽,其实有苦难言。
虽然考公成功,但小鹏在工作中并没有感到特别开心。原以为考上公务员就会“有权有地位”,实际上刚踏上公务员之路的小鹏,也只能从基层工作开始做起,说白了就是“先从打杂开始做起”,平时各种意想不到的杂活儿、出力不讨好的活儿,都是他的。
刚考上公务员时,一向节俭的父母还为此大摆宴席,亲朋好友都来祝贺,很多不乏羡慕之情,都夸小鹏“有出息”,还恭喜小鹏的父母“熬出头了,可以享福了”。
但现在,小鹏辞职的念头都有了,最大的压力就是工资实在太低。
不考研不考公不考编的大学生,还有路可走吗?
小鹏现在一个月的收入,满打满算也就平均每个月三、四千元,当地县城的房价一平米已经涨到四、五千了。
春节聚会,北漂的同学感叹北京房价太高,问小鹏是不是县城安家了,他苦笑了一下回答道:“还没有看中合适的”。
但他北漂同学的收入,却是小鹏的三、四倍,尽管他们买不起北京的房子,但完全可以在县城为父母买套房养老。
相比之下,小鹏更觉得羞愧不已。
基层公务员收入低,但工作量一点不低,特别是这两年碰到疫情、暴雨,“5+2白加黑”的工作状态,并不罕见。去年,盼了好久的国庆期间,结果最后是全员值班,2023年春节,小鹏也在值班中度过。
“其实,在乡镇当公务员,做得很多事儿很务实,有时候也会有成就感,但这个低收入,我确实有点撑不下去了。”小鹏感叹说。
每当想到这些,他经常焦虑到失眠。
所以,并非所有进入体制内围墙的人,都是得偿所愿的。
03

不考研不考公不考编,还有什么路可走?
当经济环境不好的时候,很多人开始考虑考公考研考编上岸,以求“安稳”。
但是当经济回暖,考研考公和考编就会变成“鸡肋”,编制内只是经济不好时期一个比较好的栖身场所而已。
有人开玩笑说:“人生有很多路口,有些比较关键,但考研考编属于那种拐到旁边上个厕所的那种。”
如果希望事业上有所发展,体制,尤其是基层单位,对大多数人来说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如果不考编、考公、考研,那应该去找一份可以养活自己,能积攒资源和技能,能提升自身认知能力的工作,一步一步向前慢慢挪,争取能有一个位置,等待经济和行业又一个春天的到来。
2024年大学毕业生将达到1179万,就业压力依然非常大,如果你没有想清楚未来的路到底该怎么走,强烈建议你来积云教育学一门高薪互联网技术,积云教育开设有AI短视频大师班、人工智能、JAVA大数据、短视频 + 直播运营等多个热门产品,为广大学员提供领先的IT学习平台和广阔的职业发展平台。帮助就业困难的大学生高薪就业,笑傲职场!
不考研不考公不考编的大学生,还有路可走吗?
不考研不考公不考编的大学生,还有路可走吗?
不考研不考公不考编的大学生,还有路可走吗?
不考研不考公不考编的大学生,还有路可走吗?
时代的大潮就像明天的雨露一样,只会惠及那些在干旱时代活下来,并及早播种的人。及时做打算,做到未雨绸缪才是真的智者!

相关文章

最惹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