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顶部

专家:不是所有人都有条件选择暂缓就业

发布日期 : 2023-08-01 00:39:03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近发布的数据,6月份,青年失业率达到21.3%,连续第三个月创下新高。

当年轻人失业率持续上升时,“全职儿女”诞生了。是新职业还是“啃老”的新说法?这个热议的背后,反映了当前年轻人就业的现实困境。

为什么年轻人失业率高,就业压力会持续多久,如何看待“全职儿女”现象,如何提高年轻人的就业质量?国务院就业领导小组办公室首批专家、南京大学就业质量研究中心主任方长春在“有识”回答了上述问题。

谈青少年失业率高:就业压力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

问题:为什么青少年失业率持续上升,是短期压力还是长期挑战?

方长春:目前既有总量,也有结构性问题。总量问题是指一方面经济下行压力不减导致就业需求减弱,另一方面新增劳动力——特别是高校毕业生供给规模持续增加(今年高校毕业生规模已达1158万),供需因素不可避免地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青年就业压力。结构性问题是指劳动力供需失配带来的就业问题。一方面,有些人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一些用人单位找不到合适的劳动者。结构性问题近年来一直存在,而就前的青年就业形势而言,总量性问题更为突出。

经济运行状况是决定就业形势的基础。因此,要促进就业,促进经济是关键,尤其是促进民营经济。民营企业吸收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和90%的新增就业。最近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提出了许多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希望这些措施有助于促进经济,扩大就业。

青年就业还是有压力的,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青年就业问题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最近,中央政治局会议也要求将稳定就业提升到战略高度。

谈“全职儿女”现象:并非每个人都有条件选择暂停就业

问题:怎样看待“全职儿女”现象?

方长春:有网友开玩笑说:家里每个月要交五六千块钱请保姆阿姨。如果找不到工作,不如回家为家人服务。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每人给1000块钱,一个月拿4000块钱,包括吃住,好像比在外打工好。父母不需要请保姆和阿姨,也可以省一点钱。这可能是“全职儿女”的写照。

但在我看来,“全职儿女”或“躺平”,总体来说是人们面临就业压力时的一种感叹和自嘲。不是每个人都能选择做“全职儿女”或者“平躺”。的确,现在一些年轻人选择“慢就业”或者暂缓就业,选择gap一年,然后选择公考、考编、考研等等。对于一些来自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来说,如果有条件的话,他们可以这样做,放慢速度缓一缓。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条件选择暂停就业。那些家庭条件比较差的年轻人,他们如何 " 躺平 "?如何 " 啃老 "?还有一些来自农村的青年,他们甚至可能因为读大学而使得家庭背负债务,找不到工作对他们而言,其后果可想而知。这些青年的就业问题更应引起高度重视。

专家:不是所有人都有条件选择暂缓就业

目前,地方政府和地方高校也非常重视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并且在努力解决。比如暑假以来,对于离校未就业的毕业生,各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出台了很多措施,重点帮助他们,甚至点对点帮助他们。

专家:不是所有人都有条件选择暂缓就业

谈提高就业质量:建立和完善高校人才培养反馈机制

问:有一种现象引起了公众的关注,那就是原本学会计、经济学等专业的大学生,毕业后会送外卖、快递。这种情况是就业质量低、劳动价值低的体现吗?

方长春:在就业形势相对严峻的情况下,“两个轮子”、“三个轮子”、“四个轮子”,即所谓的外卖、快递、网络汽车等新的就业形式,可以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确实解决了一些人的谋生问题。但需要注意的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尤其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过早/过久地处在技能要求低/甚至无技能要求地就业岗位,可能会遭受“去技能化”的风险,而“去技能化”不仅意味着他们未来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下降,甚至也使得他们在未来一段时间面临被劳动力市场抛弃的风险。

专家:不是所有人都有条件选择暂缓就业

本科生甚至研究生涌向外卖、快递等行业,这与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就业形势有关,当然也与大学的专业设置和知识体系有关,换句话说,与大学人才培养不当有关。目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总量不断扩大,但结构优化不足。近年来,扩招带来了大学毕业生规模的增长,但人才结构没有得到优化,这不可避免地加剧了青年就业的结构性矛盾。

在我看来,学校应该调整专业设置、课程体系、知识体系、学历设置等。根据毕业后进入社会后的表现。也就是说,高校要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的反馈机制。目前,虽然有些地方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进行了回访和调查,但还没有形成完善有效的高校人才反馈机制。

当然,从优化人力资源供给结构的角度来看,不仅高校有责任,个体劳动者及其用人单位也要承担一定的责任。企业培训或在职培训对优化人力资源供给的作用不容忽视。对于毕业生个人来说,他们不能指望学校一辈子学到足够的知识,而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新手帮扶计划#

#热门话题100万流量#

相关文章

最惹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