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顶部

大学生准备考研可是又想考公,怎么安排时间?

发布日期 : 2023-07-28 18:52:43

一、考公考研的的备考成本

1.时间成本

考研科目多(公共课+专业课)难度较大,每门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大部分考生的备考时间一般在半年-1年(也有1-2年)

考公科目少,只有行测+申论两门,2-6个月(也有1年)基本能学完所有内容,时间成本相对低。

2.机会成本

研究生初试在每年12月底进行,一年一次上岸机会

公务员考试分为国考、省考、定向选调、集中选调四类考试,即使你只接受在川渝地区上岸公务员,一年至少也有3次机会(国考、四川下半年省考、上半年省考联考)

二、考公考研的报录比

23国考招录3.7万人,报名过申人有259万人,比2022增加47万人

23考研报名人数474万人,报录比差不多4:1,比2022年多了17万人

单从平均报录比数据来看,考公似乎比考研更难,不过大家也要理性分析,考研竞争比的学科差异更明显一些,人文社科类竞争更激烈,如应用心理、心理学、新闻与传播、教育学等专业的报录比远超于4:1,有的专业报录比也到了10:1。

三、应届生身份优势

通过对2023年国考招录要求的统计中可以看出,2023国考招考要求中,67.4%的职位专门招录应届毕业生。

而对学历要求方面,每年国考主打学历就是本科,几乎能报所有的职位,2023年要求本科生可报岗位占93.1%,研究生可报岗位占80%(仅限研究生报考岗位占7%),也就是说,考公的最佳组合便是应届生身份+本科学历

四、想清楚自己到底要什么

1.看自己的专业

如果本科专业是一个非常冷门的专业,在多数考试中只能报考三不限岗位。其实可以考虑先考研再考公,关注一下国考或者省考的招考简章,找一个选择岗位多一些的专业,如经济学、法学门类下的专业。

2.是否只想要研究生文凭

如果考公是最终诉求,只是想要一个研究生学历的文凭以便在末来的仕途中发展得更好,可以选择公考上岸之后在职考研,这样即拥有了工作,也拥有了学历,并且考非全研究生的整体难度和竞争也要小一些

3.根据自己实力选

也就是大家经常说的〞能考上哪个就去哪个”,但我并不是建议两者同时准备,而是可以在做决定前花一段时间了解下考试内容,衡量一下自己对哪类考试的知识更有兴趣、或者哪类掌握得更快

4.询问自己未来非公不可吗?

如果答案是yes,那么就去考公吧,非公不可的决心会为你助力的;如果答案模棱两可,且对两类考试的理论知识的兴趣程度都差不多,那么就考研吧,毕竟学历的提高会让你末来有更多的选择

大学生准备考研可是又想考公,怎么安排时间?

相关文章

最惹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