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顶部

来自考公考编阅卷现场的“内幕”:教你走出答题误区,尽量多得分

发布日期 : 2024-02-29 02:16:12

考场如战场,“七分靠水平,三分靠发挥”,一些来自考公考编阅卷现场的“内幕”,告诉你考前如何冲刺和弥补失误,怎样答题才能多得分,防止大意失荆州。

误区一:审题不细心。这是应考大忌。有的考生对审题重视不够,匆匆一看便急于下笔,以致于题目的条件与要求都没有吃透,自然容易出错。比如,有的考生发现某一道题与过去的某题类似,顿感兴奋,提笔便按过去的“老办法”照葫芦画瓢,却只看出此题与做过的那道题的“大同”而忽视了“小异”,结果因“小失”则失“大分”。因此,审题要慢,看清题目的每一个关键词和数据,从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才能找到有效的解题线索。对于叙述冗长的应用题或阅读材料题,因为包含信息多,有的考生因着急或慌乱就匆忙看过去了,结果在答题时由于部分信息不完整,对题目的理解可能出现偏差。对这类问题可先看题目要求(或问题),再回过来看题目或文章,这样可避免思维混乱,漫无边际地阅读。

误区二:省略给分点。有的考生省略了关键步骤或关键词,导致失分。事实上,阅卷老师往往把重点放在对评分点的寻找上,即“采点给分”。题目再难,不论答多答少,首先要把关键部分、关键词写出来,都有得分点。客观题一定要答完,绝不能留空白,如果留的空白太多,会让阅卷老师留下你确实不行的印象,影响评分,对实在做不出的题可以用排除法或第一印象“猜测”一个答案,也许有得分的希望。

误区三:书写不规范。字迹工整、清楚,是答题的起码要求,也是阅卷教师比较看重的,工整的卷面能给阅卷人以良好印象,评分的尺度会不自觉放宽,可扣可不扣的分则往往不扣。若字迹不清或书写龙飞凤舞,难以辩认极易造成阅卷老师的误判,论述和作文,书写难以辨认,给阅卷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扣分自然就不知不觉地加重了。另外,考生字迹不清晰或者涂选择题的时候涂得太轻,都容易造成答案扫描后不清楚,影响老师判卷。

误区四:涂卡出错。正确对待填涂答题卡,是每一年考试都反复强调的问题,但每年都有不少生出意外,有忘记涂的,有没时间涂的,也有把答题卡涂破的等。出现上述情况,不仅对考生的情绪造成很大影响,甚至还可能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造成终生遗憾。建议考生养成规范严谨的填涂习惯,边做边涂边答。有些考生不按照答题卡要求涂写,涂得过重过轻都有可能影响得分。在填涂答题卡时,最好轻重大小都能一致。

误区五:格式不规范。解题格式一定要按要求,否则会因不规范答题失分。尽量用常规方法、通用符号和学科用语。如果用一些别人不习惯的方法和符号、表达式等,虽然是正确的,但阅卷老师短时间不易看清,可能人为被扣分。

误区六:慌乱急躁。有的考生一上考场,答题无计划,发现题目简单或难度大,表现出不应有的激动或慌乱,急躁,如表现为:先做难题,急于得高分;做题时心情慌乱,看错题目,弄错符号,写错公式等;答题时慌乱,字迹潦草,卷面紊乱,缺乏平时应有的思维层次。考前模拟,同学们要把“沉着冷静,细心答题”作为座右铭来鞭策和激励自己,先使自己心情平静下来后才能开始答题。

误区七:不重视复查。检查试卷是防漏补遗,减少不当失分的过程,不可忽视。复查第一是看有无遗漏或没有做的题目,若有应迅速解答,先查简单题。对理科试题,可查单位是否有误,查计算公式引用有无错误,看结果是否比较“像”,若发现有疑问则迅速更正。对简答题、论述题和申论的检查,主要是要改正错字和病句,补充遗漏的内容,删去错误的观点。

误区八:忘写作文题。有的考生作文构思完成后,一挥而就,结果写完作文却忘了题目,被直接扣3-5分,这都是没养成好习惯所致。所以考生构思申论,一定要先写好作文题(包括副标题),写完作文后要重点检查题目。

误区九:内容不健康。有的考生追求过分的“开放”和创新,观念偏激、思想不健康,造成观点错误或逻辑不严密,则可能带来巨大损失。比如政治课,就规定若政治观点有严重错误的,考试不及格甚至于判为零分。因此,考生答题时要把握好“开放、创新”的度,不可图一时之快而铸成悔恨终生的大错。

来自考公考编阅卷现场的“内幕”:教你走出答题误区,尽量多得分

相关文章

最惹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