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顶部

那个从嘉峪关离职的选调生,人生没有那么多既要又要还要

发布日期 : 2024-05-30 01:02:42

近日,武汉大学研究生顾某因未能如愿留在家乡兰州,而选择了嘉峪关作为选调生的工作地点,却在网络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山花寻海树,不如就春风》的文章,流露出对嘉峪关的不满与懊悔。

从前面来看,仿佛只是说自己为了工作过的有多苦,但是越往下看越不是味儿。由于没有分到自己的家乡兰州,而对分到嘉峪关不满,连黑奴、妓女这些词都出来了。

本着追根溯源,就去看了一下甘肃省2023年的选调生公告。

招录人数五百人。

在选调条件中第四条写到:道德品行良好,学习成绩优异,作风朴实,诚实守信,吃苦耐劳,志愿到基层一线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服从组织分配。

而在录用上甘肃的规定是:按照笔试成绩60%、面试成绩40%的比例计算综合成绩,根据综合成绩由高到低确定拟录用人员,甘肃省委组织部根据有关单位选调需求统筹安排工作单位。

而根据她的文章,可以肯定的是她的笔试成绩考的很一般。所以省直机关和省会兰州的分配没有轮到她。

那个从嘉峪关离职的选调生,人生没有那么多既要又要还要

后来跟体制内的朋友聊了聊这个事,东拉西扯了半天,其实意思也很简单了,大概率是能力一般、瞻前顾后最后投机失败,心中多少有点怨气。

用朋友的话说:世界上哪有那么多既要又要还要的好事。

下面就简单的捋一捋吧。

这位武大的同学考的是甘肃的定向选调,也就是由省委组织部组织的。

这种定向选调一般只针对重点高校的毕业生。甘肃这次只有一百多个高校的毕业生有资格报名。

为什么说是瞻前顾后呢。

因为她的文章里写的很清楚,她妥协了,因为她的母亲劝她,家里人劝她。但是,实际上,如果不想去,政审阶段就可以放弃。但是她没有。

从知道自己被分到嘉峪关市到最后录用,中间是有很长一段时间的。她完全可以直接放弃。

但是为什么没有呢?用她的话说是“见识了一些企业的丑恶嘴脸和对女性不加掩饰的鄙视”,于是呢,从没想过考公务员的她选择了选调生。

手拿九份offer,不存在找不到工作的问题,即使是小语种专业,武大的招牌也可以帮她在当地甚至在北上广找一份不错的工作。德语这种小语种努努力比英专生好找工作多了。

一方面,接受不了外面社会的残酷竞争,所谓的企业的丑恶嘴脸怕不是只是996的生活。

另一方面,又舍不得到手的选调生机会。

即使甘肃省的公告中明确写明了:.按照中组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选调生工作的意见》精神,选调生录用或试用期满后到村任职2年,所在单位不得延期选派或提前调回。选调生在村任职期间,履行大学生村官职责,按照大学生村官管理,期间不得借调或交流到上级机关。

如果她真的无法接受嘉峪关这个地方,看到这一条可以直接放弃,因为选调生必然是基层实打实锻炼两年。

她一个甘肃兰州人,对嘉峪关没有一点点了解吗?想必不会。哪怕多多少少听说过一点。嘉峪关没见过,兰州的农村总见过吧。

接受不了就不要去考,这是个非常简单的道理。

为什么她又去考了?

很简单。赌一把。

赌赢了,获得收益是很大的。硕士研究生留在市直单位甚至省直单位,直接给四级主任科员待遇,而且由于是名校选调生身份,只要干得还不错,未来提拔也是优先考虑。

(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嘉峪关市市长的履历,北京大学哲学博士,2010年参加工作,今年才41岁,成为市长之前在甘肃的县里待了十来年)

按照她的预想,是考上兰州的选调生。这样不管怎么算,对自己都有利。既满足了父母的心愿(进体制),又不用在社会上经历毒打,还有一份体面的收入不错的工作。

但是事与愿违,投机失败。

考的成绩不理想,只能去嘉峪关(哪怕嘉峪关这个市据说在甘肃也不是很差)。

那个从嘉峪关离职的选调生,人生没有那么多既要又要还要

实际上,她如果想回兰州,有很多方法,国考、省考、事业编、人才引进。当然,每一条路,都比选调生难。

其实通篇文章看下来,所谓的什么文人风骨,什么名牌大学学历,以及对嘉峪关的不满,实际上更像是一种求而不得的愤恨、失意。

她既没有迎接困难的勇气,也没有断然拒绝的勇气。

她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这个专业的就业前景,毕竟还能拿到九份offer,但是又心里不甘,觉得社会上太苦了,不稳定,于是考虑了半天选择了选调生。即使国家早就告诉你要做好吃苦的准备。

这种行为更像是投机,充分利用一切的条件。当然了,投机某种程度上也没有错,哪个考公务员的不是对着招考条件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报考岗位。

但她错就错在,她把投机失败的愤怒发泄在嘉峪关这个地方,指责它穷、落后、禁锢了她。

她接受不了这种落差。

但是,这个路是她自己选的。作为一名985的大学生,一个成年人,对于这些问题一点都不考虑吗?

我的那些体制内的朋友,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没有那么多既要又要还要。

谁都想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但是可能吗?

这个社会实际上都是在不断地妥协与被妥协中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

那些体制内的朋友,大多数都很理解这个女生的心情,实际上很多公务员都是考到异地县城甚至乡镇。

可是,路是自己选的,如果没有辞职的勇气,就好好待着。

或者,在最开始的时候,就坚定自己的想法。

跑路后还在背后蛐蛐人家地方,以此展现自己的什么文人风骨。用体制内一句话说这叫脱离人民群众。

这就想起一位同学,家里三代人都是城里的,用他的话说,考公务员之前跑了家乡下面很多的县,觉得自己适应不了,所以考公的时候只报考市里的岗位。既然自己适应不了,就老老实实把这个机会让给立志于建设家乡的人。这没什么丢脸。建设社会主义,关键是在自己喜欢的岗位上干好自己的工作。

但是,这个女生错就错在,通篇看不出对自己的投机错误有那么一丝丝的反思,只有反复出现的哭这个字。

也是啊,一个从小在省城长大的乖乖女,一路顺风顺水进了武大,读了研究生,怎么能够接受去自己省份最远的城市呢?

成年人,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是最基本的修养。

选择了考选调,就要做好被分配边远的准备。如果不想去,就果断拒绝。

既想好处占尽,又不付出成本的事,很少。高收益永远是和高风险在一起的。

写在最后,也算是很多体制内的朋友根据这件事提出的忠告:

如果你选择考公,那么永远不要为了上岸而上岸,这样即使上岸了也会很痛苦。

公务员大多数职位是在县城和乡镇,好的岗位永远人满为患。

如果你是城里人,如果无法适应乡镇农村,那么就不要为了上岸而去考乡镇或者县城的公务员,因为考上了你会很痛苦。

那个从嘉峪关离职的选调生,人生没有那么多既要又要还要

相关文章

最惹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