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顶部

选调生从嘉峪关离职,究竟该怎么看?

发布日期 : 2024-06-01 02:10:14

文|友哥

近期,“武大选调生不满嘉峪关离职”成为热门话题。

武汉大学的一名研究生顾某通过选调生考试2023年上岸,却因为没有能够留在家乡兰州,而是被分配到嘉峪关,在校园墙上留下一篇名为《山花寻海树,不如就春风》的文章,讲述自己在备考阶段的“心路历程”,对嘉峪关牢骚满腹,甚至“恶语相向”,“嘉峪关就是落后的戈壁滩小县城,我在那里被禁锢,动弹不得”等表述引发争议。据悉,顾某此前确在嘉峪关某部门工作,今年4月份申请取消录用资格,组织已经批准。

选调生从嘉峪关离职,究竟该怎么看?

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指责其没有担当,怕吃苦,缺乏为民服务的情怀,奉公办事的精神;二是谴责其吐糟嘉峪关,“傲慢”又“狭隘”,大错特错。那么,究竟该怎么看呢?

01

离职有何影响?

选调生,属备选领导干部,比“公考生”更有优越感,颇受青睐。一旦考上,那可是货真价实的“香饽饽”。对很多没考上的大学生来说,是非常羡慕的。毕竟,成为公务员,工作稳定、体面,还有机会当上领导,前途大好。在这样的背境下,顾某离职在或多人看来,已经很突兀,还不忘吐槽工作地,引发批评在所难免。对其本人、组织有影响吗?

选调生从嘉峪关离职,究竟该怎么看?

强扭的瓜不甜。其并非真心实意想当干部,报考选调生是在家长和亲友的“压制”和诱导下不情愿参考,得知考上被分配嘉峪关工作,没有顺心顺意,也是打心底不愿意去,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没能做自己,只好半推半就报道上班。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更是让其显得格格不入。入职后,始终没有改变自己的想法,在经历十余月的煎熬和苦苦挣扎后,终于鼓足了勇气,重新做自己,愤而离职。

非我所需,选择错误,走为上策,也是种解脱,不可惜,只是重新选择职业罢了,恐怕其再也不会考公了,不会有不好的影响。于组织而言,也没有多少影响可言,顶多就是觉得有点可惜,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已。相反,空出编制来可以重新招考,选拔更优秀的干部服务群众,何尝不是好事?

说白了,离职对顾某原本没有什么影响。要说有影响,也是因为她离职后“恶语相向”嘉峪关招徕批评。一方面,把自己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陷入众矢之的境地,可能对再就业和创业会有所影响。另一方面,将母校及导师置于尴尬之中,没做到体面的相逢与离开。母校不得不站出来表态:“人生的路还有很长,希望这位同学经历此事件后,能真正成长、担当有为。”

02

选调生有权离职吗

根据选调生政策和公考政策,选调生是可以自愿放弃和取消录用的,也就是说,有权离职。

放弃选调生,应在拟录取前决定,但是一定要跟招录单位提前说明情况,并且等招录单位确认之后才可以放弃,否则因考生个人原因拒不到岗的会被计入个人诚信档案,会影响后续参加其他公务员考试,甚至影响个人征信。

取消录用,一般是试用期快要结束时,提前主动申请,经所在单位上报,组织部门批准方可离职。但要注意,档案已经在单位了,放弃录用档案里会留有痕迹。而下一份工作,一定会审查档案里的内容。所以决定要走,一定要跟单位协商好,尽可能把个人的影响降到最低。

此外,选调生试用期满后正式录为公务员,最低服务年限期满也是可以辞职的。至于辞职与否,那是个人的决定。

很显然,选调生离职,只是人生的选择不同,也不可能个个都“心怀天下”,只要符合规定就无可厚非,也应获得尊重。顾某没有获得最起码的尊重,源于她不懂得尊重,有失做人基本的底线与操守。

03

错在哪里

选调生,并非一考定终身。既然有权离职,有进有出都是正常的。顾某离职没有对错可言。要说有错,错就错在——“在应该据理力争的时候选择妥协,在该好聚好散的时候恶语相向。”

不少嘉峪关的网友就无奈地表示:“吃不了的苦可以选择不吃,可以不爱,请不要伤害。”也有网友对其措辞极为不解:“嘉峪关跟兰州相比,气候环境风俗相差并不会太大,有必要说得像‘被发配’一样吗?”

选调生从嘉峪关离职,究竟该怎么看?

除了“恶语相向”之外,其还错在降低人格,矮化自我。其在发文中写道,分配到嘉峪关自己像“黑奴”,又像出卖自由和灵魂的“妓女”。把在嘉峪关当选调生,形容得如此不堪,不仅是在贬损嘉峪关,也是瞧不起自己,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表现,更是活脱脱的自我“降维打击”。

作为德语专业的文学硕士毕业生,文学造诣再高,如此“恶语相向”,显然大错特错。这不只是适合当选调生与否就能说明问题的,恐怕根本就不配当选调生。

04

该如何反思

不难看出,顾某内心深处是一百个不甘心到嘉峪关当选调生的。导致今天的结局,是因为她本身无意考选调生,当公务员,恐怕也不想当领导,只是看着大家都考,家长一劝再劝,才硬着头皮去考,结果上岗了又极为讨厌,便半路折返,失去了应届生身份,又浪费了将近一年的时间,还得重新求职,的确很不明智。

选调生从嘉峪关离职,究竟该怎么看?

据统计,2024年国考报名人数已突破283万,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3万,创历史新高,竞争最激烈的岗位达到了3679:1。不否认,大多数大学生是抱着理想和热情投身公务员考试的,但其中,难免也有一些功利目的太强的大学生,考上后又离职的。

父母越俎代庖不可取。现实中,不少家长骨子里流淌着“为孩子好”的血液,只看到稳定和体面,把进入体制内当作最理想的职业选择,而忽视公务员本身的特殊要求,也不顾孩子的意愿,强烈要求孩子考公,即便孩子认为不适合,也要把“上岸”当作全部意义,更不顾孩子在工作中可能遭遇的各种碰壁能否消耗得了。因此,选调生离职,早晚都会发生,到头来,父母很难堪。

选调生从嘉峪关离职,究竟该怎么看?

女怕嫁错郎,男怕选错行。实际上,女也怕选错行。无论男女,在选择职业时,都应理性审慎,如果在就业时能做出既利人又利己的选择,是最明智的。对于家长,在年轻人就业的问题上,可以出谋划策,切勿越俎代庖。而如何避免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少走弯路?诚如武大工作人员所说,还需要大学“继续做好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选调生决定要离开,应尽量低调,不要张扬,更不能贬低所在的地方和单位,大大方方,体面体面离开,且行且珍惜。

05

选调生有“坑”吗

对“选调生离职,恶评嘉峪关”这事,也有其他杂音。有人说,这给考公热泼了盆冷水。也有人说,是选调生分配地点不透明,考生对到艰苦地区工作没有预知,到岗后落差大诱发的。更有人认为,选调生有“坑”。

事实上,选调生本身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一个选调生离职,根本说明不了什么问题,只能说选调生不适合所有人,不至于给考公热泼了冷水,也说明不了选调生有“坑”。恰如武大工作人员所言,“不能代表武汉大学在基层和艰苦地区工作的选调生群体,不会动摇武汉大学选调生扎根基层砥砺奋斗的信心,更不会改变武汉大学学生有志于到基层工作、服务国家和人民的决心。”

人各有志。选调生离职,只要是在合同的框架内办事,没什么好指摘的。只不过,就算分道扬镳,也没必要“恶语相向”。

遗憾的是,顾某活在世俗的片面认知中,不能正确认识选调生,客观看待公务员,到底要不要考,盲目听从父母的“旨意”,觉醒后跳出框框架架,却又将自己打回世俗,被扣上 “精致利己主义者”的帽子,向社会传递错误的就业观和价值观,实在是可悲可叹!

这也提醒年轻人,不论是考公还是选调生,一开始就要理性选择、明智决定,不要盲目跟风。

06

如何做好选调生

选调生面向基层,扎根基层。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千头万绪,确实不好当。那么,如何才能做好选调生呢?

一是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二是要正确看待、对待自己;三是要增强责任感,立志长期扎根基层;四是要拥有为群众服务的情怀、奉公办事的精神,不怕吃苦,乐于奉献;五是要正确处理好个人努力与组织培养,做事与做官,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忠于职守,努力工作,方能如鱼得水,成为称职乃至优秀的公务员,升迁晋升就会如期而遇。

相关文章

最惹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