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顶部

存款利率下行,老百姓却纷纷存钱了?背后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发布日期 : 2024-03-05 01:59:27

最近,一则“中国人四年存了58亿元”的消息冲上了热搜。

根据某财经媒体报道:从2020年初到2024年1月,中国家庭大约往银行账户里净存58.24万亿元,且82%为定期存款,这四年存款新增总额相当于2009年到2019年十年的综合。

而众所周知,从2019年新冠疫情开始,直到2023年1月管控的放开,我们度过了一个非常的时期。

网友们听到这个消息,迅速顶上了热搜,大家纷纷破防了:

有的说:58万亿?都是谁存的?我累死累活一年存了2万元。

有的说:我和我老公结婚的时候手里有1万多,后来好不容易攒到3万,这几年下来,还是这点,相当于一分没存。

还有的说:你没负债就很不错了,现在负债的占了一大批人。

其实大家心里很清楚,这些数字和普通人关系不大,尤其是平均这种算法,按照二八定律,世界上20%的人掌握着80%的财富,如今,恐怕这个比例有过之而无不及。

更巧合的是,2022年是存款增长最多的一年,这一年就新增了17.84万亿,而2022年9月开始,存款利率降息正式拉开了序幕,截止到今年年初,已经调整了好几轮的存款利息。

也就是说,不管存款利率降不降,大家觉得都没啥关系,只要不是负利率我至少能保住本金,所以还是非常热衷存钱。

本来,存款利率下调,按照预期,人们会纷纷取出自己的银行存款,要么投资,要么消费,可实际上这两架马车都没有跑起来。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是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自从疫情管控放开以来,经济并没有像以前认为的快速的回到三年期,反而很多人发现,挣钱更难了,从整个全球经济看来,处于下滑的状态,我们国家作为全球经济体的重要组成一员,很难独善其身。

因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从而产生了更强的存款意愿,不敢消费,一是手里确实没钱消费,失业、降薪等出现,让很多人的收入受到大幅度的影响,二是即使有点钱,也不敢消费,万一生病怎么办,总得给自己留点后路。

二是没有更好的投资渠道

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财经、金融、理财的等等都是一些很专业的门类,很多人很难理解,即便学习也很难理解到精髓,于是大多数人选择了跟风,看别人买房自己也买,看别人投资股票,自己也买,看别人买理财产品,自己也买,看别人开店,自己也开......

而现实很残酷,投资房产的,想出手难上加难,投资股市的,被套牢,就连买个保本理财,都有可能亏本,实体开店更是成了倒闭的重灾区。

三是通过消费降级节省

挣钱难,省钱还是比较容易的,为了存钱,降低自己的消费,不买房,因为房子可能更便宜,不买车,养一个车太花钱,就连生活开支也消费降级,不去外面吃饭,不点外卖,转而在家做饭等等,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通过主动减少消费,而选择将有限的收入存进银行,事实证明,过去几年,不折腾,老老实实把钱存在银行的人反倒成了“人生赢家”。

存款利率下行,老百姓却纷纷存钱了?背后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作者声明:内容由AI生成

相关文章

最惹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