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顶部

学历贬值趋势:国企员工和领导的对话引发的思考

发布日期 : 2023-12-24 00:25:43

学历贬值趋势:国企员工和领导的对话引发的思考

家长们普遍认为,高考是学生命运的关键转折点。他们相信只要孩子考上好大学,就能有一个光明的未来。然而,对于好大学的标准究竟是什么呢?

从本科到211、985,再到如今只有C9高校的大学生,选择的余地看起来越来越小。似乎学历的重要性逐渐“贬值”了。

大学生似乎不再是社会优质人才的代表。那么,在未来十年,那些未能考上大学的学生,以及那些只能进入普通本科大学的学生,该何去何从呢?

学历贬值趋势:国企员工和领导的对话引发的思考

十年后,学历是否会变得更加“不值钱”呢?回顾国企员工和领导的对话,或许可以得到一些启示。以教师为例:十年前,邯郸学院的老师已经算是不错的选择了。

而如今,一个学校招两名编制教师,一个是川大硕士,一个是华中师大硕士。从教师队伍的变化可以看出,学历似乎越来越不受重视,很多在校本科生为了考取教师编制,十有八九都在为攻读博士做准备,另外两个可能会选择转行。

学历贬值趋势:国企员工和领导的对话引发的思考

在某国企进行校园招聘时,发生过一件趣事。一个部门有六个去年刚毕业的普通员工,其中四个是复旦大学毕业生,一个是上财毕业生,另一个是南开大学毕业生。

在吃饭时,南开大学毕业生和老板聊到校招时,随口说了一句:“某理工那种学校就没必要去校招了吧,简历都看不上眼。”

坐在对面的领导脸色一下子就变了,缓缓说道:“那所理工大学还可以吧。”第二天,上财的员工告诉南开的员工说:“领导就是那所理工大学毕业的。”

学历贬值趋势:国企员工和领导的对话引发的思考

十年前,普通本科毕业生可以进入国企,考取体制,发展得相当顺利,甚至有机会成为领导。而十年后,普通本科的大学生不仅难以成为领导,甚至连简历都难以通过筛选。

这就是现实,后来者就算拥有985硕士学历,经过多年的勤奋工作,也难以赶超前辈中只是本科毕业的小领导。

因此,十年后,学历的发展趋势似乎非常明显,即两极分化。这一趋势在当前已经有所体现,而未来可能会更加严重。

学历贬值趋势:国企员工和领导的对话引发的思考

学历的贬值,最深受影响的却不是成绩较差的学生。那些具备学习天赋的学生可能会不甘心落后,不断加入内卷,本科和高中毕业的差别似乎变得微不足道,硕士只是基本要求,而本科生要进入211大学,硕士要进入985大学。

最终,他们可能演变成“双985硕士”、“双C9硕士”或者毕业于常春藤名校等。甚至在一些热门职位上,如公务员、教师编,博士学历和论文数量可能成为应聘的门槛。

而那些天赋较差的学生,看清了这一点,意识到自己没有能力去追赶。他们最多可能只读到职业高中,大多数可能在初中毕业后结束学业,然后学习一门短期内不容易被机器替代的技术。

学历贬值趋势:国企员工和领导的对话引发的思考

比如家电安装、机械修理等,表面上可能不够体面,但随着人口的减少,这些曾经被轻视的低学历人才的工资将会变得越来越高。

无论是否具备天赋,这些人至少在未来能够“自给自足”。在现实社会中,不谈理想,最重要的是解决温饱问题,这也是发展的基本前提。

在这种两极分化的趋势中,最先受到牺牲的是那些处于中间的学生,分数不低,但也不够高,付出了较高学费的大专生;努力了多年仍然考上专升本的学生;以及就读于双非本科大学的冷门专业的学生。

学历贬值趋势:国企员工和领导的对话引发的思考

这些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未能意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和需求,随波逐流,付出了巨大的沉没成本,使得他们无法面对现实,无法从事与自己学历不相符的工作。

如果他们不是大学生,或许可以毫不犹豫地选择做服务员、端盘子等一些自认为不够体面但至少可以通过双手谋取收入的工作。

但由于他们是大学生,是经过父母多年供养而来的大学生,他们无法超越那些拥有天赋的人,找不到与自己学历相匹配的适当工作。回家过年时,他们也不如那些早早辍学的人混得好。

学历贬值趋势:国企员工和领导的对话引发的思考

最终,这类大学生很容易成为家里蹲的一员。而不用等到10年后,如今这样的学生已经不在少数,他们以考公务员、考研为挡箭牌,理所当然地在家里依赖父母。

他们可能会美其名曰提升学历,但实际上却没有用心备考,甚至连基本的手机游戏都无法戒掉。如何能与那些天赋出众的学生竞争呢?

提升学历或许可以成为一时的借口,但对一生而言呢?没有人会一辈子都考研究生或公务员。若不能认清现实,只会让自己越来越痛苦。

学历贬值趋势:国企员工和领导的对话引发的思考

因此,对于现在的学生而言,抱怨是最无益的。要么努力融入优秀生的队伍,在未来的有限资源中分得一杯羹;要么早日看清大势,凭借双手创造价值。不论选择哪一条路,都比自欺欺人要好得多。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呢?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任何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

最惹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