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顶部

养老金调整补发结束,两个变化引发退休人员不满,怎么回事?

发布日期 : 2023-07-25 19:01:13

2023年养老金调整补发工作已经结束,这是自2005年以来的第19次上调养老金,毫无疑问,退休人员的钱袋子又鼓了一点。钱袋子鼓了是好事,但退休人员中也有声音表达对养老金调整的不满,这是怎么回事呢?

养老金是否调整,先由国家决定,然后人社部和财政部联合发文决定上涨幅度,及采取什么调整方法等,最后全国31个省市根据人社部养老金调整通知确定的调整原则制定本省市的调整细则,因此,31个省市就产生了31个调整方案,每个方案各不相同,而且部分省市之间的调整差距还很大。

养老金调整补发结束,两个变化引发退休人员不满,怎么回事?

首先,最让退休老人难以接受的是,养老金每年都在调整,每年都在说养老金调整是在“提低控高”,但调整的结果不但没有缩小养老金贫富差距,反而是退休老人之间的养老金差距扩大了。有的退休老人,每月养老金甚至不到1000元,而有一部分退休老人的养老金超过了1万元,这种差距本来就很大了,但是在经过年年的调整后,这种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拉得更大了。

虽然每个省市的调整都是按照定额调整、挂钩调整和倾斜调整的方法进行,并且定额调整与个人参保经历无关,但是挂钩调整却让不少退休老人伤了心,认为这就是给那些高养老金的人准备的,让养老金高的人越调越高,养老金低的人只能望其项背。他们认为退休后的养老金本来就低,本想着通过养老金调整能增加一点收入,但调整的结果是自己只增加了几十元,而那些养老金高的人增加了三四百元,甚至更高,这显然是低者愈低,高者愈高,所谓的提低控高只是一个噱头,是相对涨幅的提高,而不是绝对额的提升,就像养老金100元的人提升百分百,也只能提升100元,而养老金1万的人,提升10%就能提升1000元,二者之间起步不同,根本没法在一个平台上进行比较。

养老金调整补发结束,两个变化引发退休人员不满,怎么回事?

尤其是那些灵活就业人员、下岗失业工人、私企退休人员,养老金更是低得可怜,退休后还过着紧巴巴日子,如果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相比,那差距就太大了。

有人也许会说,那是因为人家在职时贡献大,但这种说法,退休老人并不认可,老百姓面朝黄土背朝天,还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呢?退休时养老金有差距就算了,但养老金调整后还把这种差距扩大了,部分退休老人不认可,既然大家退休后都不再继续为国家作贡献,何不每个人都上涨相同的金额,或者超过一定养老金的人少涨,养老金低于某个值的人多涨?这样的调整更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养老金高的人也不在乎调整多少,相反,养老金低的人,调整金额对他们来说就是他们改善生活的契机。

养老金调整补发结束,两个变化引发退休人员不满,怎么回事?

其次,定额调整不升反降,引发退休老人的不满。今年的定额调整,多数省市都进行了下调,上海是唯一的一个上调的地区,但只上调了1元钱,微不足道。本来定额调整最能体现公平公正原则,这也是人社部调整通知中要求的,但是能体现公平原则的定额调整却在实际调整中不受待见,调整的标准并不高,如果能把调整的大部分资金放在定额调整上,而把少部分资金放在挂钩调整和倾斜调整上,或许会受到更多老年人的欢迎,因为养老金低的人占多数,他们对养老金上涨的愿望比养老金高的人更强烈。看看各省市的定额标准,达到60元的地区只有3个,其他大部分地区的定额调整只有40元左右,云南甚至只有15元,这样的调整金额,相对于人均上涨118元的水平,占比太小了。相对于定额标准不高,不少地区提高了养老金挂钩的比例,让养老金高的人上涨的更多,这样的调整,导致养老金差距越调越大。

制定一个十全十美的养老金调整方案并不容易,也不可能兼顾到所有人的利益,但如果制定的方案能够缩小养老金的差距,让养老金低的人涨得更多,是不是会受到更多人的称赞呢?

相关文章

最惹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