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顶部

央视辟谣!养老金储备不足?这个谣言是怎么传出来的,真相来了!

发布日期 : 2024-05-27 00:45:37

近年来,关于养老金的各种讨论似乎从未间断,诸如“养老金储备不足”、“大规模退保”等谣言时有流传,甚至一度引起了公众的恐慌。那么,这些说法究竟有多少可信度?真实的情况到底如何?

一、我国的养老金制度为现收现付制

要正确理解我国的养老金体系,必须首先明确其核心运作方式。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灵向我们解释称,中国现阶段采用的是现收现付的养老金机制。这意味着企业或工作单位缴纳的养老金,在当年便直接用于支付给退休人员,并无所谓的养老金积累存储问题。

简而言之,我国的养老金基础是建立在代际互助之上,靠当前职工的缴费支持退休人员的日常开销。此类机制与某些国家实施的完全积累制不同,它不依赖长期资金积累,而是通过每年的收支平衡来实现。

那么,为何会有“养老金储备”的误解呢?

查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官网得知,与网络上普遍讨论的基本养老金相异,“养老金储备”主要是指个人养老金账户积累的部分,以及战略储备金。

提到“战略储备”,褚福灵主任透露,自2000年起,我国设立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视为面对未来人口老龄化的战略预备,目前市值约达3万亿,至今未曾动用,展示了国家在养老金领域的远见和稳健。

然后,我们看到了另一种常见的误解,即“这笔钱是不是不够用了?”

针对这一问题,政策专家明确表示,这笔社会保障基金一直处于良好管理状态,并未发生过短缺的情况。这足以打消公众对于“养老金储备不足”的疑虑。

央视辟谣!养老金储备不足?这个谣言是怎么传出来的,真相来了!

二、国家建立多层次 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

深入认识了现收现付模式和战略储备之后,我们关注的另一点是构建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性。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详细阐释,通过企业年金(第二支柱)和个人养老金(第三支柱),中高收入群体能享有更全面的养老保障。

自2004年推出《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及2022年开展个人养老金制度起,已有超6000万人开立账户。此种多层次体系既减轻了对单一养老金来源的依赖,也缓解了退休后基本养老金与工资差距较大的问题。

事实上,增设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金不仅能提升退休收入稳定性,同时有效减轻人口老龄化对财政的压力。

这一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体系在国际上已被证明高效有效,例如加拿大自1957年,日本自2001年起就建立了第三支柱,在抗衡老龄化挑战上显著。

央视辟谣!养老金储备不足?这个谣言是怎么传出来的,真相来了!

三、关于养老金的其他常见谣言

除关于养老金储备的误解外,还需澄清其他一些广泛传播的错误观念。

比如,有人误以为更换工作地后之前缴纳的养老保险会被“清零”。但自2010年《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实施以来,工作期间根本不存在退保情况,只有转保和续保存在。

再比如,有些人认为个人养老金是政府为了填补基本养老金缺口的新办法。实际上,个人养老金是一项完全归属于个体的独立基金,不会被挪用于基本养老金的支付。国家推广个人养老金的初衷是为了完善养老金体系,使得个人在退休后的收入来源更为多样化和稳定。

四、公众应理性对待网络信息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许多养老金相关的谣言源于一些带有明显煽动和误导性质的自媒体。如“养老金储备严重不足”的谣言起源于一则财经媒体的短视频,虽提及希望通过多途径丰富战略储备,但标题被夸大解读,引起广泛误读和关注。

央视辟谣!养老金储备不足?这个谣言是怎么传出来的,真相来了!

数据分析专家郎清平注意到,这些谣言的传播呈现无序扩散状态,多个平台迅速散播,与正规信息传播的有序路径形成鲜明对比。这提醒公众在接触各类信息时,需警惕煽动性内容和误导性报道。

面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养老金政策也须根据人口和经济状况作出动态调整。郑秉文强调,作为民众安全网的基本养老金,将通过财政、人口政策调节,确保按时足额发放。

尽管面临未来退休人数增加、缴费劳动力减少的挑战,国家已采取多项措施,如提高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金覆盖率,分担基本养老金压力。同时,国家不断改善养老金投资管理,提升基金运营效能,确保养老金的长期可持续性。

写在最后

理性对待网络信息,密切关注官方公布养老金关乎每一位民众的退休生活品质,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

在信息泛滥的时代,公众应理性处理相关信息,特别是针对养老金的误解和谣言。通过官方渠道获取准确信息,避免被煽动性言论误导,是维护个人利益的最佳路径。

相关文章

最惹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