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顶部

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过渡期结束后,养老金待遇会“缩水”吗?

发布日期 : 2024-03-28 00:18:14
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过渡期结束后,养老金待遇会“缩水”吗?

随着2024年9月的临近,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金并轨过渡期即将结束。这一变革引发了不少即将退休人员的担忧:过渡期结束后,他们的养老金待遇是否会受到影响,甚至出现“缩水”的情况?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为您解答这一疑虑。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养老金并轨过渡期。简而言之,这是一个旨在逐步统一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过程。自2014年10月起,这一过渡期持续了整整十年,预计将于2024年9月画上句号。在这一期间,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待遇确定采取了一种“限高保低”的方式,即对比新老办法计算出的养老金待遇,取其中较高的值作为最终的养老金待遇。

然而,随着过渡期的结束,一个新的疑问浮出水面:过渡期结束后退休的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是否还能享受到过渡性养老金待遇?答案是肯定的。只要是在2014年9月及之前参加工作,并在2014年10月之后办理退休的人员,都属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中人。这意味着,即使过渡期结束,他们依然可以享受到过渡性养老金待遇。

那么,过渡期结束后退休的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金待遇的核定方式会有何变化?这是许多退休人员最为关心的问题。过渡期结束后,即2024年10月之后退休的职工,将不再享受“限高保低”的政策保障。他们的养老金待遇将完全按照新办法进行计算,即采用与企业职工相同的核定方式。具体来说,养老金待遇将由基本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职业年金三部分组成。

那么,按照新办法计算的养老金待遇,是否会比按老办法计算的要低呢?答案是否定的。从整体来看,按照新办法计算的养老金待遇一般会高于按老办法计算的待遇。这主要得益于近年来养老金计发基数的提高,以及退休职工缴费年限和缴费档次的提高。养老金的核定遵循“长缴多得”的原则,即缴费年限越长、缴费档次越高,最终获得的养老金待遇也就越高。

以某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职工为例,假设其在过渡期内退休,按照新办法核定的养老待遇为9000元,其中基本养老金7500元,职业年金1500元。而如果该职工选择延迟退休到过渡期结束后,虽然不再有“限高保低”的政策保障,但其养老金待遇的核定方式仍然按照新办法进行计算。这意味着,即使过渡期结束,该职工的养老金待遇也不会降低。相反,随着缴费年限的增加和缴费档次的提高,其养老金待遇还有可能进一步提高。

当然,也有人担心过渡期结束后退休的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会失去“保底机制”。确实,过渡期结束后不再有“限高保低”的政策保障。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养老金水平会降低。相反,由于新办法的核定方式更加科学、公平,加上缴费年限的增加和缴费档次的提高等因素的综合作用,过渡期结束后退休的职工的养老金水平很可能会得到进一步提高。

订阅解锁TA的全部专属内容

相关文章

最惹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