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顶部

为什么那些公考培训的老师自己不去考公务员呢?

发布日期 : 2023-11-01 00:40:14

实际上,除了少部分大牛老师借助平台实现财务自由不屑于考公以外,其他很多教龄稍短或者把讲师作为过渡职业的老师来说,真的是年年考,次次考。

为什么那些公考培训的老师自己不去考公务员呢?

有朋友在某机构当讲师,我来给你们透露点小“内幕吧”,我们来看看成为一个公考讲师的流程。

1.研究生毕业(是这样的专科、本科只能做行政,就是在考场门口拿着小红旗让你扫码的那群人)

2.投简历面试被录取

3.拉倒培训基地培训三个月(是的你没有听错,给你讲课的老师只是经过了三个月的培训)

4.培训机构的老师都是全国一盘棋,哪里有考试他们就去哪里。

5.分配到地方上岗,拿着讲义给学生讲,一般学生问讲义之外的题目他们是不会讲的,因为他们也不会是不是看着就不靠谱?听着不过瘾,那么还有更刺激的!!

既然是流动性的,必然存在老师需求和学生供需之间的矛盾,那么老师不够用的时候怎么办?你说怎么办???还记得前文提到的拿着小红旗让你扫码的选手吗?他们可能是X本甚至大专,拿起讲义摇身一变成了讲师,台下甚至不985、211之流的名校小伙伴,每年一到培训的旺季这已经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了。

为什么那些公考培训的老师自己不去考公务员呢?

不可否认每个机构都有自己大牛老师,但是去年单单国考报名人数就一百五十万,你觉得能轮到咱们听他们的课吗?所以……一个很残酷的事实,公考培训只是一门生意而已,是培训不是教育,和教书育人的关系不大。既然是生意,为了利润就需要用一些企业管理办法也实属正常了。更尴尬的是,好多不靠谱的培训机构更像是流水线,里面大部分的讲师都是咸鱼,听他们白话还不如来知乎 看两篇帖子靠谱。

为什么那些公考培训的老师自己不去考公务员呢?

关于保过班(不知道哪个聪明人想出来的天才玩法,堪比比特币了)。

好几万的笔试、面试班不过全退

比如:

“其实这是在讨论金融和概率,吃资金收益控制绝对分母的打法?”

比如:

11月底,12月初,确定此次保过班的授课老师(多为刚毕业有志考公的双非研究生或个别本科),他们经过了投简历面试等环节终于成为了一名公考培训教师,然后在集中填鸭式的培训之后就可以走上正式的教学岗位,确定了次年3月的班次。

次年1月初你作为刚入坑但有不甚了解的小白,无意间发现了贴在招生处最显眼处的海报,“不过全退”四个大字吸引了你的注意,心理暗自琢磨,反正不过退钱也没什么损失,再三确认合同条款之后你终于划了POS机签上了自己的名字,虽然5万块不便宜,但仿佛自己已经考试还没开始时你就是一个一只已脚踏入公门的幸运儿。

你信心满满的去上课,却发现这个老师比自己大不了几岁,除了给你讲段子谈理想之外就是念他那本厚厚的答案解析,你几次试图去和老师交流,得到的答案都是随后咱们会讲,然后就再无音讯。

课程上了一半,励志要上岸的你发现自己不能再这么浪费时间,听他念讲义还不如自己做题,同时你发现同伴的三十个小伙伴不来上课的人已经突破了两位数。你们几个时来时不来的同学还组了个小群,交流备考心得。

然后接下来经过4月考试,6月面试,7月政审 ,8月公示,你如愿以偿以优异的成绩夺得岗位状元强势入职,那么接下来……………….重点来了........

1.你报名的笔试机构会利用你的上岸大肆宣传自己的包过课程,哪怕你知道这和他们的PPT+讲义班没多大关系,唯一有关的是你那五万块钱再也回不来了。

2.一个班30人,同班的同学会有这么几种情况,(1)无旷勤上岸4人,不退款,(2)无旷勤未上岸16人,全退款,(3)旷勤上岸2人,不退款,(4)旷勤未上岸8人,触发合同附加条款只能退款70%。

3.1月交款9月退款,让我们算算这一波该机构本班次的盈利情况,共5万x30=150万元理财年化收益95%,理财收益5.625万元, 上岸人数5万x6=30万元,旷勤罚款1.5万x8=12万元。

30+12+5.625=47.625万元,一共16天的课程,教务+班务+场地+各种开支成本,5万元绰绰有余。减去成本本班次实际盈利42.625万元。

4.你无意间发现,班上的同学除你之外的其他人全报了同一个地区的岗位,这些岗位的总报名总人数是29人,招录总人数5人,也就是说无论他们考成什么鬼样子,上面这波钱培训班是必定可以挣到的,这也是为什么他们宣传自己的包过班有多牛X无限引诱你报的原因。当你把可能出现的情况都穷举在自己的答案集合里,无论答案怎么变,你都能赢!!!!!!!!

5.重点来了重点来了!!你参加工作一个月后,保过班的申论“老师联系到了你,然后态度极其诚恳的对你说“同学我明年想考公,你申论是怎么复习的,能不能传授些经验”,你顿时百感交集心生涟漪.......

为什么那些公考培训的老师自己不去考公务员呢?

相关文章

最惹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