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顶部

主流的过渡性养老金核算有漏洞?我用推算告诉你,这是真的

发布日期 : 2023-08-12 00:19:41

看到这个标题,有些网友可能会张嘴就骂, “全国那么多专家都没看出来,竟然被你看出来了?自作聪明!”

但我要告诉你,比我聪明的人未必比我阅历丰富,比我阅历丰富的人未必懂计算,比我懂计算的人却......说了不算、或者是不想说。

请大家先别急躁,看完我的推算再骂不迟。

主流的过渡性养老金核算有漏洞?我用推算告诉你,这是真的

大家都知道,目前退休的人员,晚退休一年的人、相当于比早退休一年的人多缴了一年社保,那么,工龄相同、缴费指数相同、在不算个人账户养老金增加额的情况下,晚退休人员比早退休人员的退休金高才符合逻辑,对不对?

为什么我们要抛开个人账户养老金?因为那相当于个人储蓄型养老,拿的是自己的钱。

那好,但大家可知道,两个退休工龄相同、缴费指数相同的人,晚一年退休意味着少拿一年过渡性养老金,而基础养老金的工龄是一样的,不难理解吧?

也就是说,如果养老金计发基数不涨,在不算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前提下、退休工龄相同、缴费指数相同的人,多缴一年社保的职工养老金竟然比少交一年社保的职工养老金低!

另外,大家还应该知道,按安徽的过渡系数1.3%计算,对缴费指数高于0.625的人来说,年均过渡性养老金都比年均基础养老金高!

这个0.625怎么算出来的?

平衡点指数x1.3%=((1+平衡点指数)/2) x1%。

解这个方程,平衡点缴费指数=0.625。

主流的过渡性养老金核算有漏洞?我用推算告诉你,这是真的

先假定有甲、乙两个人,两个人都是22周岁参加工作,乙比甲小N岁;到退休时都是38年工龄,过渡性养老金计算工龄都是截止到1995年年底;两人全程缴费指数相同。

按安徽模式计算一下(2022年计发基数7401):

缴费指数1、每多一年过渡性工龄,对应的过渡性养老金=7401x1x1x1.3%=96.21,而基础养老金=7401x ((1+1)/2) x1x1%=74.01,过渡性养老金比基础养老金高了30%!

缴费指数1.5、每多一年过渡性工龄,对应的过渡性养老金=7401x1.5x1x1.3%=144.32,而基础养老金=7401x ((1+1.5)/2) x1x1%=92.51,过渡性养老金比基础养老金高了56%!

缴费指数为2,每多一年过渡性工龄,对应的过渡性养老金=192.43,基础养老金=111.02,相差了77.33%!

缴费指数为3,每多一年过渡性工龄,对应的过渡性养老金=288.64,基础养老金=148.02,相差了95%!

看出规律了吧?缴费指数必须取上限300%才能覆盖所有人。

按照这两个人的情况,我们再来推算一下计发基数需要上涨多少、才能保证晚一年退休人员(基础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不比上一年退休人员低。

大家都知道,晚一年退休的职工,相当于少了一年过渡期工龄。

同时,早退一年的职工,其养老金在次年开始每年都有上调,按2023年上涨比例3.8%计,我们列出下面的方程:

J x (7401x ((1+3)/2) x38x1%+7401x3x10x1.3%) =(1+3.8%)x(7401x ((1+3)/2) x38x1%+7401x3x11x1.3%)

解出来的J=1.0732。

也就是说,养老金计发基数必须上涨7.32%以上!如此才能保证所有“退休工龄相同、缴费指数相同、多缴一年社保”的退休职工不比少交一年社保的职工退休金低!

要知道,安徽的过渡系数还不是最高的,最高的是1.4%,那样的话相当于每年的养老金计发基数要上涨至少7.5%!

可是,我们真的能保证每年的养老金计发基数上涨幅度大于7.5%吗?要知道,养老金计发基数应该是与社平工资挂钩的,谁又敢保证社平工资能一直按这个比例上涨呢?

而为了避免养老金核算逻辑混乱、强行拔高社平工资,更是后患无穷

主流的过渡性养老金核算有漏洞?我用推算告诉你,这是真的

我之前的文章中一直强调江苏过渡性养老金核算规则的科学性,为此,也挨了不少骂。

但是,我还是要说,按江苏的养老金核算规则,永远不会出现如此的逻辑混乱!

然而,很多事情已经既成事实,江苏如果继续特立独行、与全国不接轨,既不合情也不合理

这里,我提供两种思路来解决这个问题:

  • 采用江苏的个人账户推算额来计算过渡性养老金,另外,参照浙江模式,增设“过渡性调节金”。

  • 全国统一,弱化过渡性养老金,提高基础养老金在总养老金中所占的比例,譬如,提高基础养老金的计发系数(现行是1%),具体提高多少、需要大量的数据运算,我就不敢班门弄斧了。

后一种办法应该是最科学也最彻底,但又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也没有成功经验。

我倒是觉得采用江苏的“个人账户推算”、结合浙江的“过渡性调节金”模式,相对更简单一些,也有成功经验可以佐证。

上一篇文章中我提到过,如果不解决现行主流的“过渡性养老金核算规则”漏洞,用不了十年,公职人员会成为抱怨养老金核算规则不公的主力军。

理由是什么?因为事退职工的过渡性工龄更长、指数更高、年均过渡性养老金也更高,也就意味着当社平工资趋于平稳时、越晚退休的人越吃亏!

所以,不能再当鸵鸟了。

相关文章

最惹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