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顶部

数百万人内卷考公,殊不知公务员的黄金年代十几年前就已经结束了

发布日期 : 2023-09-17 00:25:57

提问:Top2工科本硕毕业,父母在二线城市体制内,家里人一直让我去考公,但我自己更喜欢市场化机构,有必要听从父母的意见吗?为什么老一辈体制内父母都喜欢让孩子去考公?

回答:熟悉体制内的人大多见过一种现象:父母希望子女从事公务员的意愿与父母自身职级是成反比的。

高级干部:子女职业选择是很丰富的,有海外从事科研事业的,也有本地经商的,有跨国巨头、大型金融机构上班的,也有核心国企任职的,更有当教授、医生、律师的,选择当公务员的反而不多;

中层干部:子女当公务员的比例开始提升,在各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不乏其子女的身影,但子女希望留在一线城市发展的,父母更多是鼓励与支持;

基层干部:一部分人群对子女最大的愿望便是回乡考公,苦口婆心劝孩子考公,逼孩子考公,甚至“不考公就是不孝”。

如果深入接触过公务员队伍,还会发现把考公作为子女就业第一选项的这个群体具备一些共性:

1、厌恶风险,排斥新生变化;
2、由于时代背景,学历普遍一般;
3、缺乏职业规划,往往是因为“机缘巧合”进入体制;
4、能力存在瑕疵,进入体制后一直停留在股级、科员;

表面上看是父母的阶层和所掌握的资源影响孩子的职业选择,深层次原因是这类人群本就是众多筛选条件的集合,而这些条件也使得他们长期停留在体制内基层,不具备开阔的思维和视野,对社会的进步和日新月异缺乏深层次认知,市场化能力与技能也逐年退化,形成极高的退出成本,久而久之加深对于体制的依赖,最终形成“万般皆下品,唯有体制高”的思维。

作为一个一线城市经商家庭长大,毕业后在经济口服务多年,常年接触产业招商工作的人,我算是对体制内外都有较深了解,也见识过体制内基层公务员父母在思维上的局限性。

因此,我反而认为体制内有远见的基层公务员父母,应该更冷静地看待公务员职业的未来发展,不要一味把孩子推入体制内。

我们这一代人的公务员父母出生于计划经济年代,毕业于改革开放初期。在那个鱼龙混杂的年代,往往通过分配、转业、转制甚至是“一纸批条”就到单位报到。他们往往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职业规划,没有机会接触足够成熟的民营、外资市场,也没有经历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公考拼杀,更没体会过动辄两三年漫长备考的自我认知与精进。

进入体制后的他们也一直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享受着体制赠的“小甜蜜”:一茶一报一整天;福利分房;专属学位;单位小金库;任性的三公消费;甚至是灰色地带的油油水水。

回望他们的一生,大部分基层公务员父母都是被国家机器的庞大体制与威严框架推着往前走,对于国家政策趋势、宏观经济走向、产业升级淘汰、社会思潮转变、重大科技进步都缺乏基本的认知与思考。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构建来源于单位一亩三分田的经验积累和同事间为人处世、人情世故的人云亦云。身处获知政策的第一线,却频频错失80年代以来的下海热、石油热、国贸热、外企热、互联网热等一个个重大国家风口。唯一一个踩上的房地产风口还是在国家住房制度改革和高额公积金等购房鼓励政策推动下的半推半就,而不是自己通过趋势判断和宏观认识抓住的。

曾因某互联网巨头项目落户接触过不少老一辈基层人员,当中不少人对于社会发展认知还停留在令人哭笑不得的刻板印象里:“互联网公司是不是不缴纳五险一金”、“体制外公司有没有年假”、“这个行业一周上6天班”、“劳动合同中的70万年薪会被老板克扣成实发30万”、“年终奖只有几千块”等。

在体制内实行5元自助午餐、4000元公积金、逢年过节礼品慰问、春节7天假期的今天,体制外许多一线巨头公司已经实现三餐自助免费、自建篮球场健身房、不少基层员工达到城市封顶公积金(以深圳为例,年公积金约12万元)、医保补充险、春节放假10天、年度旅游经费、家属重疾险等福利。而围墙里的部分人却停留在“体制外=低薪低保、食不果腹的血汗工厂”思维禁锢中,对于围墙外的变化浑然不知。

大部分基层公务员父母没有意识到,自己除了在物质上给予孩子稳定的生活外,并不能在人生规划上给予孩子多么有发展性的洞见。因为他们自己的“甜蜜人生”并不是来源于丰富的社会阅历,更不是来源于深刻的社会洞察,而是在参加工作的那一刻,在过去几十年巨大历史惯性下,抽中的一张人生彩票。以房子举例,大部分基层公务员最大的财产便是当地的2-3套房子,然而这一份“高溢价资产”也是国家分税制改革、世纪金融危机、国际贸易分工、土地财政收入制度等多种因素综合妥协下,一份无奈的特殊时代产物。随着未来国家产业升级、社会结构阶层变化、青年置业思潮更替,这份资产的高溢价也将实现均值回归。

更重要的是,这张人生彩票并不能永远续期兑奖。80年代盛行的福利分房因经济发展需要,在90年代末被一纸公文叫停;90年代觥筹交错的三公消费在八项规定出台后偃旗息鼓,白酒行业的黄金十年自此一蹶不振;20世纪初许多游离在规则之外的小金库、“小油水”都在十八大之后戛然而止;2016年以来各地土地财政收入带动的公务员待遇提升,也在2022年迎来统一规范,珠三角不同地区均出现降薪,某些城市甚至发生绩效退回的故事。随着土地财政式微、新随着土地财政式微、新型财政收入探索与转型、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与社会劳动人口下滑,未来体制内待遇福利往哪个方向变化,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味地忽略社会发展,轻视孩子的个体差异,带着几十年前的历史惯性和有色眼镜去指导孩子职业选择,认为把孩子推入体制就可以延续自己过去几十年的甜蜜人生,某种程度上,其实无异于刻舟求剑、缘木求鱼。

诚然,近几年就业压力严峻,收入相对稳定的体制内重新成为热门选择,但正是在近乎狂热的公考浪潮下,更应该保持冷峻思考。主动学习政策变化,了解产业发展趋势,跟进社会迭代步伐。认真审视孩子特点,因材施教,多一些分享,少一些指挥;多一些引导,少一些强制;多一些尊重,少一些裹挟;在当下这个狂热的时代,恐怕会更加珍贵一些。

数百万人内卷考公,殊不知公务员的黄金年代十几年前就已经结束了

相关文章

最惹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