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顶部

用人单位无须支付经济补偿的六种离职情况

发布日期 : 2023-10-05 06:15:2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近两年受经济环境影响,大量公司出现裁员、员工离职的情况,对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来说,弄清楚如何离职以及相关的经济补偿尤为重要。本文将重点分析劳动者离职时,用人单位无须支付经济补偿的六种情况,供大家参考:
一、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在试用期内,只要用人单位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而无须支付经济补偿金。这里需要注意两点:一是必须在试用期内;二是足够的证据证明劳动者确实不符合录用条件,这个举证责任在用人单位,所以笔者建议用人单位在制定公司规章或者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必须对录用条件予以明确,最好是有详细的标准,同时需要告知劳动者,进行公示。

二、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这种情况的举证重点在规章制度的合法化及劳动者对此规章制度是否知情,同时需要达到严重违反的程度。实践中很多用人单位不注意这一点,甚至没有明确公示的规章制度,人为性随意性非常大,这就可能导致无法举证的不利局面。这里需要注意两点:一是对公司规章制度民主投票公示,告知劳动者,条件允许时要求劳动者签署告知书;二是在规章制度中明确严重违反的相关标准,比如迟到早退的次数,个人过失的次数及给公司造成的影响等等。总之需要把相关的规章制度落地,具体化。

三、劳动者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这种情况的重点是劳动者的主管过错和造成的严重后果。此条也可以在公司规章制度中明确哪些情况属于严重失职和营私舞弊,以达到有章可循的效果,另外重大损害的标准也可以具体化。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这种情况主要是劳动者在多个单位工作,并且对本单位的工作造成严重影响。这里需要注意两点:一是严重影响的举证;二是用人单位提出而拒不改正。这里的两种情况不要求全部达到,只要符合其中一种即可。有的用人单位在不影响本单位工作的情况下,默许劳动者的这种“兼职行为”,也有的单位根本不允许劳动者“兼职”,此时用人单位就必须明确提出,且劳动者拒不改正,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才无须支付经济补偿金。

五、劳动者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用人单位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这种情形是我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的规定,上述规定实际是对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的约束,本文仅讨论劳动者存在上述行为的情况。此情况主要存在于入职时提交的虚假资料,包括文凭、证书等等,用人单位基于劳动者的欺诈行为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此时劳动者存在过错。

六、劳动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这里的追究刑事责任,一般是指被法院确定承担刑事责任,而非被行政拘留或者刑事拘留。如果劳动者仅仅是被拘留,最终是否承担刑事责任尚不确定,最好慎用此条规定。当然了,劳动者被拘留,肯定无法正常履行劳动,用人单位可以根据地方规定或者劳动合同规定,暂时停止劳动合同的履行。

以上就是劳动者离职时,用人单位无须支付经济补偿的六种情况。当然,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或者存在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劳动合同终止的情形时,用人单位也无须支付经济补偿金。

用人单位无须支付经济补偿的六种离职情况

相关文章

最惹眼球